考古学家古人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
在古巴北部的洛斯·布奇隆斯村,一幅古老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这个村庄距海洋仅有150米,考古人员在2004年拍摄的图片中,展示了他们筑有堤坝的挖掘区。这里为研究古代文明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洛斯·布奇隆斯的故事,是生存与适应的传奇。在这个古老的村庄,人们面临的是与我们今天相似的挑战——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他们通过智慧与坚韧,成功地在巨变中找到了生存之道。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贾格·库珀和其他考古学家正在研究这个古代遗址,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库珀认为,洛斯·布奇隆斯的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基于他们对这片土地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深入了解。他们如何选择“理想地段”,如何运用古老的智慧来应对海平面上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们并未选择撤离,而是选择留下来,以巧妙的方式应对挑战。他们建造的房子并非简单地建在陆地上,而是建在了支柱上,形成了一个泻湖,这样,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屏障为村庄提供了一定的保护。类似这样的“保护袋”,还有其他建在受庇护地区的居住区,或者位于小山背风面的村落。这种方式既避免了海洋的侵袭,又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踩高跷”式的建筑方式可能同样有助于降低被淹没的风险。将房屋建在水面之上,意味着无论洪水来自何方,都能从房屋下方流过,大大降低了被毁的风险。这种建筑方式在泰诺人的村落中已经存在了数百年,考古证据显示,这些支柱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坚固。即使在现代,我们也仍然可以从这种古老的智慧中汲取经验,来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
尽管这些支柱异常坚固,房屋的其它部分却相对脆弱。尽管如此,泰诺人的住房结构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选择合适的建筑方式可能比单纯的防御更为重要。这种古老的智慧,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应对未来挑战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