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定公很重用孔子, 为什么他还要周游列国 ?
当鲁定公登上王位,赵简子询问史墨关于国家的未来,史墨断言:“鲁国不会灭亡。”这是因为季氏一族功业显赫,数代积累,奠定了其在鲁国的稳固地位。随着岁月的流转,鲁国的权力已经牢牢掌握在季氏手中,这似乎已经持续了四代。人们似乎对鲁国的国君已经失去了认知,那么,这样的国君又能如何掌控国家呢?
国君的地位和权力是受到礼器和封号所约束的,这些是不能轻易让渡的。在鲁定公五年的那个春天,季平子的离世似乎预示着某种变革。阳虎因私怨囚禁了季桓子,但后来两人和解,阳虎释放了季桓子。在第七年的一场大战中,鲁国被攻,郓邑失守,阳虎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中心。
八年之后,阳虎开始策划对三桓家族的嫡子进行清除,意图扶持与他关系良好的庶子。一次,阳虎派人接季桓子欲行刺杀,但季桓子机智逃脱。随后三桓联手反击阳虎,阳虎败走阳关。第九年,鲁国发起对阳虎的讨伐,阳虎流走齐国,继而逃到晋国的势力范围。
第十年,鲁定公与在夹谷会晤,他担当了礼仪的主持。齐国意图暗算鲁定公,但孔子凭借礼仪之道痛斥齐国,使得齐景公心生恐惧。他不仅未加害鲁定公,还归还了侵占的鲁国土地以示歉意。
此后,鲁定公对孔子深为信赖,任命他为大司寇,负责国内治安。终于,孔子得以实施他的政治理念:提倡孝道,稳定家庭,进而安定社会。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蓬勃发展。当仲由试图拆除三桓家族的城墙时,引发了一场冲突。尽管鲁定公出兵攻伐不肯拆毁城墙的人,但最终未能取胜。
齐国听闻鲁国的繁荣和孔子的治理之道心生恐惧,担心鲁国会对其构成威胁。于是齐国设计陷害鲁国。他们送给鲁国大量的美女和马匹以图迷惑人心。季桓子接受了这些礼物却导致鲁定公沉迷于享乐而疏于朝政。孔子见状只得离开鲁国去寻求新的机会。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年份里,鲁定公去世了他的儿子继位成为了鲁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