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讨论星际旅行 距离远仍是难题
科学家讨论星际旅行可行性 航程距离远仍是难题
正如亚当·道格拉斯在经典作品《银河漫游指南》中描绘的那样太空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巨大到即便是科幻作品,也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来令这种巨大所产生的空洞感不至于那么突兀。实际上,大部分科幻的做法是,尽各种手段回避这个问题——如何征服这种“巨大”。要尽量把读者的注意力拴在故事身上,而不是集中在对技术问题漏洞百出的表述中。
这样处理,皆大欢喜。不过问题是总有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和科幻作家喜欢尝试挑战。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文章称,日前,一批人正在伦敦的皇家天文学会举行集会,认真探讨起如何才能够在现实世界完成一个创举——驱使星舰进行星际旅行。
这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进行类似的活动。稍早时热闹的争论声就已经在美国的圣迭戈市响起,而国际上专门从事星际旅行研究的机构也多了起来。这种景象,或许代表着“星舰派”声威日盛。
星际有多远?
星际旅行研究发展至今日,需要解决的问题终可归为一个距离。就是航程。形象点说,如果直径12742公里的地球,是一颗放在记者办公桌上的小沙粒,那么月球可以按比例视作3厘米外更小的一颗。太阳稍微远点,大概在12米外的编辑大厅内。至于那颗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B,我们需要走3200公里,差不多从北京走到昆明才能会一会它。
面对这种夸张的尺度,以化学燃料提供推力的火箭根本无能为力。那颗刚飘出太阳系的“旅行者一号”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在助推火箭及行星引力的作用下速度曾达到惊人的每秒17公里,即便以这样的速度,想完成从地球到阿尔法星的旅程,也要漫长的75000多年。
与之相比,核动力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这些天文数字。独立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设想的依靠核爆驱动的飞船,只需要130年就可以抵达阿尔法星。但问题是它踩得下油门,却踩不了刹车(后者所需的能量是前者的两倍),因而只能在加速中与目的地擦肩而过。
英国星际协会上世纪设计出“戴达罗斯”号无人星际飞船的情况会好一些,尽管速度更快,但能够收集沿途的各类数据;而作为继任者的“伊卡洛斯”号已经有能力降低自身的速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海军共同运作的“远景”项目,看起来更为完美——飞船将精确停靠目标,并进入恒星轨道开展研究。
但核动力也有壁垒。就是过于庞大的装置。“戴达罗斯”号自重54000吨,其中大部分来自其安装的核反应堆。仅运送它就需要消耗额外的燃料,而燃料本身又是一大问题——这种名为3He的氦同位素,并不容易获取。“戴达罗斯”团队曾设想从木星大气中开采——其前提是人类已经在整个太阳系范围内实现殖民。这距离现实太过遥远。
元宇宙
- 吉尼斯记录倒立(以倒立的方式四次登顶吉尼斯,
- 石寅新歌寒忆温暖上线,全新单曲聆听冬日的情
- 上海哪里配眼镜性价比高
- 崔心心新剧大胆挑战反差魅力,女版食堂老板娘
- 洛阳旅游龙潭大峡谷(洛阳龙潭大峡谷风景区介绍
- 吉尼斯记录晃圈(致敬奋斗者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
- 陈可辛笑刘伟强“很天真很傻”
- 古巨基新歌天空少年之歌激昂演唱_唤醒青春岁月
- ERP软件是什么 如何影响企业运营效率
- 首尔江南区:热门地点还是时尚中心
- 二次元甜系少女石雪婧双剧联播精彩呈现新剧上
- 魔女的恋爱剧照 朴瑞俊醉酒街边开骂
- 李多海与朴有天的情感波折与挑战是什么
- 推荐16本类似《琴帝》的小说,与琴帝相似的玄幻
- 伊犁明天天气
- 斗鱼静宝宝去哪儿了斗鱼tv小胖静静珍珍都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