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把印度打成什么样子?让其铭记了50多年
1962年,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侵占领土的印度军队,发起了自卫反击战争。印度军队长期没有战争的洗礼,再加上仍处于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印度军队大败亏输,从东西两线全面撤退。解放军开始攻入印度境内,这个印度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致使印度至今仍对那场规模不大的战争记忆犹新。
一、印度举国震惊,首都新德里出现了大量的人口逃亡
1947年,印度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了独立的国家。印度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国家中没有一个强国。北方的强邻此时正在打内战,根本无暇搭理它。印度一时之间成了南亚地区的小霸王,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检阅部队时,明目张胆的告诉台下的国民“印度已经强大到不惧怕任何对手。”在中印边境战争爆发时,尼赫鲁坚信印度军队必胜,他在国会演讲时说“让我们高呼圣雄甘地的名字,赶走所有的人。”几天以后,前线的战报传来,印度军队已经从东西两线全面撤退。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尼赫鲁的第一反应是把战败的责任推给了印度国防部,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
印度全国沸腾了,印度首都新德里人心惶惶,那些富人们已经选择逃离新德里,那些无力逃亡的穷人们跑到神庙祈祷,希望人不要打过来。在新德里的大街上谣言四起,有的说军队已经占领了新德里的北大门提斯浦尔,大军即将南下。还有消息说,军队的运输机群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在新德里空降。印度北部的各个邦政府已经开始组织居民撤退,并且炸毁了发电厂、水厂等机构,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要把任何东西留给人。这一招太熟悉了,俄国有这招拖垮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当时美国驻印度大使回忆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印度的广播电台终止了正常的波音,一天到晚播放印度国歌,印度似乎即将城破国亡。
二、印度为了得到军事援助,放弃了所有的尊严
印度在挨打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老主子英国求援。虽然印度已经独立,这两个国家还是藕断丝连。在接到印度请求之后,英国立刻响应,命令自己的军工厂加班加点制造武器,这需要时间。除了英国,印度也在麻烦法国人。法国的态度很坚决,要啥给啥,都必须收钱。要知道苏联和英国给印度的装备都是无偿援助的,法国人突然要收钱,这让印度有些接受不了。不过法国坚持认为既然印度宣称自己是不结盟国家,那么就必须按照国际贸易的惯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心疼自己钱的印度非常抠门,只买了60门迫击炮了事。连法国人都有点看不惯,这么点订单根部就不值当运输。
印度想起来以色列,这个国家在经历了中东战争以后,剩余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印度方面请以色列能够快速出售给印度,以色列的态度是武器可以半价出售,必须由以色列军火船悬挂以色列国旗进入印度港口。起初,印度为了顾及自己和阿拉伯世界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同意。但以色列的态度明确,不让挂旗就不卖武器,反正它不急。印度被迫同意了以色列的要求,以色列军火船高高悬挂着以色列国旗进入印度。以色列运来的武器足够装备印度5个师,这也引起了西亚各国对印度的反感。至于以色列对报恩的话纯属子虚乌有,国家之间根本不讲这一套。
三、印度请求美国参战和苏联施压
在军队已经进入印度境内以后,印度总理尼赫鲁连夜给美国总统肯尼迪打电话。尼赫鲁希望美国能够直接同军队交战,这就意味着把美国拖进中印战争。美国总统肯尼迪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命令美国航母战斗群紧急开赴孟加拉湾,拒绝了直接支援印度的请求。和进行陆地战争,美国人真是打怕了也打烦了。除了美国,尼赫鲁也没有忘记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印度希望赫鲁晓夫能够向施加外交压力,让停止对印度的进攻。赫鲁晓夫在随后发表的演讲中确实明显偏袒印度,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印度想要挡住军队的进攻,还得靠印度自己。还是自己在各种因素之下选择了撤军,这一战让印度记忆犹新。
1969年春天,中苏围绕着乌苏里江上的一座小岛珍宝岛,发生了激烈的较量。此次冲突是中苏关系由冷淡转向全面对抗的导火索,在此之后,中苏双方上演了长达20之久的边境对峙。在双方较量的初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苏联的疆域辽阔,接壤的国家太多,苏联根本无力对发动全面进攻。
一、苏联军队118万屯兵北方边境,一直虎视眈眈
在中苏珍宝岛冲突发生之前,虽然中苏两国已经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中苏友好的关系也早已破裂。还远远够不上军队相互攻击的局面,边境摩擦时有发生,双方都能够克制礼让。此时,苏联在中苏边境上一共驻扎了12个师,总兵力不超过20万。对于蒙古地区更加注意,为了避免刺激,苏联在蒙古境内只驻扎了2000多人。此时在中苏边境上的驻军比苏联略多,但也只有14个师。不过在中苏发生了珍宝岛之战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仅仅在蒙古地区苏联的驻军就猛增到了12个师,蒙古大草原非常适合机械化集群推进,苏联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除了蒙古地区之外,在中苏边境的东段和西段,苏联的驻军也大幅度增加到了43个师。在加上蒙古地区的12个师。苏联陆军在北部边境上的总兵力达到了55个师,接近70万人。除了陆军,苏联的空军和防空军也在中苏边境部署了大量的军队。一共部署了24个师,其中仅仅是航空师就有10个之多,还有3500具防空导弹发射架。苏联的战略火箭军也有所行动,苏联在国土中部陆续建设了35座导弹基地。其中洲际导弹基地10个,中远程导弹基地25个。虽然这些导弹的目标也由日本和韩国,大多数的目标都对准了。的主要大城市中沈阳、北京、上海、武汉等都在苏联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唯一能够躲避导弹打击的大城市只有广州。
二、苏联仅仅依靠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全面进攻
珍宝岛之战发生时,正好处于十年动乱时期。在那个年代激进的思想和狂热的个人崇拜弥漫着整个,军队建设和国防科研的进度都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在那段时间里,的年轻人以穿着绿军装为荣,很多青年进入军队服役。在珍宝岛冲突发生以后,面对苏联方面的武力威胁,中央提出了“八亿人民八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口号。命令各地的“革命群众”绝对不准冲击部队,并且要求国防科研部门排除万难研发新式武器。1969年9月,中央发出了一号命令,命令全军立刻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各级指战员进入指挥位置,随时准备打仗。全国也在积极备战,准备应对苏联的入侵。
这里就要说一下当时苏军兵力问题,当时苏军的总兵力为340多万,而的常备军超过500万。苏军的装备比先进的多,这一点毋庸置疑。苏联军队想进攻,仅靠边境上的100余万军队是远远不够的。苏军的这些军队除了要震慑以外,还要防御韩国、日本还有美国在东北亚的驻军。这样算来,苏军能够用来进攻军队不会超过100万。这样的军队规模对于英国、法国那样的国家还可以,对付不行。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太大了,苏联真想对发动进攻的话,兵力至少还要增加1倍。这就意味着苏联必须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战争,苏联有这么傻吗?
三、苏联的战略重心仍然是欧洲地区
苏联虽然在中苏边境上屯兵百万,看样子很吓唬人,那就是对付一个中等国家的水平。从苏联内部来看,苏联虽然有能力发动战争,却没有这个信心。因为苏联的国家战略重心还是在中欧地区,对于最多也只能进行威胁。真正下血本和开战,先不考虑是否会陷入战争泥潭,仅从战争目的上就得不偿失。从1968年开始,东欧的各国就不是非常稳定。捷克斯洛伐克一直想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结果遭到苏联军队的镇压,但苏联的国际威望大大降低。在捷克斯洛达克境内的苏军遭到了各地人们的敌视和抵抗。
这个阶段,美国还处于美苏争霸的优势地位,苏联在中欧和东欧不敢丝毫松懈。如果苏联将驻扎在东欧各国的军队调往远东方向,那东欧各国很有可能发生苏联不愿意看到的颜色革命。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小国就宣布退出华约组织,狠狠地给了苏联一个耳光。东欧各国一旦有事,美国就会把钢刀架在苏联的脖子上,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苏联绝对不敢冒这样的风险去进攻仅仅发生了边境冲突却没有深仇大恨的,这样对苏联来说是得不偿失。
元宇宙
- 吉尼斯记录倒立(以倒立的方式四次登顶吉尼斯,
- 石寅新歌寒忆温暖上线,全新单曲聆听冬日的情
- 上海哪里配眼镜性价比高
- 崔心心新剧大胆挑战反差魅力,女版食堂老板娘
- 洛阳旅游龙潭大峡谷(洛阳龙潭大峡谷风景区介绍
- 吉尼斯记录晃圈(致敬奋斗者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
- 陈可辛笑刘伟强“很天真很傻”
- 古巨基新歌天空少年之歌激昂演唱_唤醒青春岁月
- ERP软件是什么 如何影响企业运营效率
- 首尔江南区:热门地点还是时尚中心
- 二次元甜系少女石雪婧双剧联播精彩呈现新剧上
- 魔女的恋爱剧照 朴瑞俊醉酒街边开骂
- 李多海与朴有天的情感波折与挑战是什么
- 推荐16本类似《琴帝》的小说,与琴帝相似的玄幻
- 伊犁明天天气
- 斗鱼静宝宝去哪儿了斗鱼tv小胖静静珍珍都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