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故事第一春联

世界奇闻 2025-04-25 17:12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在古代春秋战国的时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常常将自然灾害和人生变迁归咎于神鬼的作用。每逢春节,人们都会采用一种传说能“驱鬼避邪”的桃木,制成桃符,以祈求平安吉祥。这些桃符通常是一寸余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写满“灭祸降福”等寓意美好的词句,然后被人们钉在大门两侧。

这一传统的习俗在五代时期发生了变革。公元964年,后蜀国君孟昶在春节时,命令翰林学士辛寅逊为其寝室门的桃符题诗。辛寅逊精心构思的诗句,虽然富有创意,却未能完全满足孟昶的期待。于是,孟昶亲自挥毫,写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对诗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首尾二字相连正好是“新春”,与春节的喜庆气氛相得益彰。孟昶将这副春联书写在两条桃木板上,分别悬挂在寝室门的左右两侧。自此,春联便成了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公元965年,后蜀被北宋所灭,孟昶归降了北宋,并被封为秦国公,不久便离世了。他所首创的贴春联的习俗,却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一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人们欢庆春节的重要方式。今天,当我们站在门前,欣赏那些红红的春联时,不禁会想起那个首创春联的古人——孟昶,以及他为我们留下的这一千年传统。更多有关春联的故事和文化,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让我们一起感受春节的喜庆与美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