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蚀把米

世界奇闻 2025-04-25 02:09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标题:成语探源:“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深层含义与演变历程

一、成语构成与字面意义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成语由两部分构成,前半句描述了行为失败(未偷到鸡),后半句揭示了损失后果(反亏了把米)。字面上,它描述了一个试图偷鸡但未成功,反而损失了用于引诱鸡的米的情景。

二、深层含义与比喻义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成语,不仅仅表达了一个简单的失败行为,更深入地揭示了因贪图小利而导致的更大损失。它讽刺了那些算计他人或贪心不足的行为,强调“占便宜不成反吃亏”的道理。

三、出处与演变历程

这一成语最早见于清代钱彩的《说岳全传》第二十五回,其中有句话:“这艄公好晦气,却不是偷鸡不着,反折了一把米?”它来自于民间故事,据说源于两个小混混偷鸡失败反被发现的趣闻。经过时间的流传和演变,这一故事逐渐演变为成语“偷鸡不成蚀把米”。

四、近义词与用法示例

这一成语的近义词有“赔了夫人又折兵”和“贪小失大”。在日常口语或文学中,它常被用来讽刺那些因算计他人或贪心导致的自我损失。例如:“他本想占便宜,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罚款。”这一成语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行为。

五、细节补充与象征意义

在这个成语中,“蚀”的含义是损失、亏耗,强调行为的负面结果。“米”则代表了实际付出的代价,如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这个成语通过生动的日常场景揭示了人性中贪欲与后果的关联,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贪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的损失。其结构简洁、对比鲜明,成为汉语中讽喻类表达的典型代表。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成语通过简洁的结构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性中的贪欲与后果的关联。它不仅是一种口头表达,更是一种深刻的警示。让我们从这个成语中汲取智慧,学会在人生道路上避免贪图小利而忽略长远利益的陷阱。

上一篇:采药1-600攻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