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的实力如何?他是如何将徐晃杀死的呢-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名将如徐晃等英勇无比,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英雄榜上。其中一位名将徐晃的离世方式却令人遗憾,他竟被孟达一箭射杀。
徐晃,一代名将,其威名在三国之中不用多说,竟在孟达面前败下阵来。关羽被誉为猛将的终结者,却在徐晃手中败走麦城。这位英勇的将领,最终却被孟达以弓箭射杀,让人扼腕叹息。
孟达在三国之中,似乎并不被列为一等名将,与关羽、张飞等人相比,他的地位显然较低。他却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与关羽的纠葛,以及与徐晃的交锋,都让人不禁深思。
在演义中,孟达与徐晃的交战并不真实存在。孟达虽然曾与张郃交锋,但在张郃面前,他如同孩童一般,能够逃脱已属侥幸。而在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享年五十九岁,可谓高龄去世。
在演义中,孟达射杀徐晃的情节却有其事。虽然从战斗力来看,说孟达直接干掉了徐晃显得虚假,但演义中的记载或许有其严谨之处。孟达射杀徐晃,或许可以理解为为了增添故事的严谨性,毕竟徐晃也精通射箭。
孟达背叛刘备逃到曹魏后,并没有完全切断与蜀汉的来往。他与诸葛亮之间的书信往来,以及诸葛亮故意透露消息给司马懿,都显示出孟达的复杂心理。最终,孟达被司马懿所杀,也没有得到好的结局。
为什么安排孟达射杀已经病死的徐晃呢?这或许是为了增添故事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为了贬低徐晃和关羽。孟达被记载为反叛故主,被描述为小人嘴脸,安排他射杀曹魏名将则有利于为关羽挽回颜面。
演义毕竟是主观因素参杂较多,很多问题并不能当真。正史与演义都是文字传播的载体,都是为了传承,让我们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形成自己对三国时期的见解,为自己喜欢的武将据理力争,或是贬低不喜欢的文臣甘之如饴。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历史。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