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
“志当存高远”源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外甥书》,这句话凝聚着深邃的智慧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它的字面含义简洁而深远:“志”,即志向、抱负;“存”,怀有、怀抱;“高远”,指向高远的目标或境界。整个短语传达了人应有的抱负和追求——人的志向应当高远,不应被眼前的琐碎或短浅的利益所局限。
深入解读,这句话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诸葛亮强调,立志是人生的根本,只有树立远大目标,我们才能超越平庸,激发潜能,不被世俗的欲望或困难所束缚。这种高远的志向,需要品德修养的支撑。我们要“慕先贤”,效仿圣贤的伟大品质;“绝情欲”,克制自身的私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当我们其现实意义时,这句话对个人、事业和修养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志当存高远”鼓励人们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追求卓越,避免安于现状。在事业中,它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修养方面,它强调志向与德行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要急功近利,忽视了人格的培养。
除了上述解读,我们还可以通过类似的名言来进一步理解这一思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一名句比喻平凡的人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追求,突显了远大志向的卓越与不凡。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则告诉我们,目标定得高远,即使未能完全达成,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志当存高远”并非鼓励人们空中楼阁、好高骛远。高远的志向需要与脚踏实地的行动相结合。正如王阳明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理想,“知行合一”,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句话穿越时空的尘埃,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在教育、职场、自我成长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引用,成为激励人们追求卓越、规划人生的座右铭。让我们铭记这一名言,以高远的目光和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