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之后,为什么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呢?

世界奇闻 2025-04-23 19:30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称帝之后,皇帝通常会追封其父为武烈,庙号始祖,以彰显其皇位的合法性和继承性。这一做法,不仅符合古代开国之君的常规操作,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风趣网小编的步伐,深入探讨其中的奥妙。

孙权的皇位并非直接来源于自己,而是源于他的哥哥孙策。从集团的角度看,孙权可说是“第三代”,第一代孙坚已得到追封,第二代孙策理应有此殊荣。情感上,若无孙策便无后来的孙权,追封时自然应将孙策一并考虑。

孙权并未如此行事。他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王与帝有着本质的区别,孙权的做法自然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孙权这样做是合理的。因为古代宗庙祭祀有明确的昭穆制度规定。

根据庙制,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民则无庙。这种制度旨在区分亲疏贵贱。为了避免在宗庙设置方面出现尴尬局面,古代王朝在建立后往往遵循立“七庙”的传统。《礼记》明确规定,天子可以追祀七世祖,其中太祖庙居中,左右分别为三昭、三穆。在这种制度下,父子始终异列,避免“并肩而立”的尴尬局面,而祖孙则始终同列。

如果孙权称帝后也追封哥哥孙策为皇帝,就会出现昭穆次序的混乱。比如孙坚为穆,孙策为昭;孙权又为穆时,就会出现与父亲同为穆的情况,这显然不符合常规。孙权选择不追封哥哥为皇帝是明智之举。

在孙权称帝后,朝廷中储位争夺异常激烈。长子孙登、三子孙和、四子孙霸、幼子孙亮为了储位争斗不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策被追封为皇帝,他的后人肯定会不甘示弱地参与皇位争夺。孙策一系的文臣武将如凌操等虽然有的已经去世或失势,但他们的后人仍有能力掀起大浪。为了保存大哥的遗孤以及自己的权力,孙权只能将大哥降为王,把他的儿子降为候,使孙策一系永远失去继承江东的法理依据。这样的做法既能维护朝廷稳定,也能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威胁。

上一篇:2020年暑假时间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