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吕布和董卓是怎么反目的?
在《三国演义》这部千古流传的文学巨作中,有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情节——连环计。王允利用绝世美人,成功让原本情同父子的吕布与董卓反目成仇,最终吕布诛杀了董卓,铲除了这个汉室的巨害。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风趣网将带您探寻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历史与演义往往存在差距。貂蝉这一角色,实际上是民间对历史的精彩想象,而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真实的历史长河中,董卓和吕布的反目并非因为此事。那么,吕布为何要背叛董卓呢?
据史书记载,董卓掌控汉室后确实拉拢过吕布,并曾“誓为父子”。背后的故事远非演义那般简单。董卓虽依靠军力控制汉室,但在政治威望上却几乎为零。吕布作为叛将,虽有屠杀旧主的记录,对于生性多疑的董卓来说,他很难真正信任吕布。
历史记载中的董卓生性多疑,经常因小事对吕布非难,甚至曾向其掷出手戟。对此,吕布深感惶恐。《三国演义》中的“凤仪亭”事件或许与此有所关联。吕布本人虽然历史上没有貂蝉的故事,但他确实好色。据记载,他与董卓的婢女有染,对此他唯恐董卓知道而心生恐惧。
当时朝廷内,司徒王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以及尚书杨瓒等人密谋刺杀董卓。在觉察到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后,王允成功拉拢了吕布。王允曾在过去厚待吕布,两人有交情。当吕布向王允透露董卓曾向他“掷手戟”的事情时,王允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劝说吕布:“你姓吕,和董卓并非亲生父子,现在自己都难保,何必顾及父子之情?”最终,吕布被王允说服,诛杀了董卓。
历史的真相是,王允虽然酝酿刺杀董卓,但并未如演义般谋划得如此全面。他与吕布的联手更多的是巧合而非刻意策划。而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本就存在,并非王允刻意挑拨。王允的作用在于抓住了这一矛盾加剧的机会,及时说服了吕布。在这个过程中,王允的智谋与决断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