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为何宁愿投奔曹操也不跟随刘备呢?
在乱世之末,群雄纷纷崭露头角,各方霸主为争夺天下权柄而激战不已。与此荆州的一座草庐之中,已有人为蜀国的未来绘制了战略蓝图。他建议刘备先夺荆州作为立足之地,再取益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最终图谋中原大业。此后,刘备正是遵循这一战略,逐步成就蜀国霸业。
令人费解的是,当刘备已击败刘璋、夺得益州之时,张鲁为何誓死不降刘备?而当曹操兵临城下时,张鲁却欣然投降?这其中原因究竟何在?
刘备与张鲁的过往恩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战乱年代,互有对手交战本是常态,但刘备被刘璋请来防范对付张鲁,使得张鲁对刘备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刘备由张鲁的素无恩仇的对手变成了家族仇敌的帮凶,这使得张鲁誓死不从。
刘备的虚伪亦是原因之一。张鲁原以为刘备是盟友,却没想到刘备会夺取益州的支配权。对于张鲁而言,与其投降虚伪的刘备,不如投降性情直率的曹操。
曹操作为正统的身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他成为大汉王朝的代言人,具有正统地位。而刘备及其他诸侯虽属汉室宗亲,但并非正统。张鲁可能认为,只有归降曹操才能名正言顺。
曹操的威名与强大势力也是张鲁考虑的因素。尽管刘备占据了荆州、益州,但与一统中原的曹操相比,势力仍相去甚远。而且曹操素有威名,不少官员倾向亲曹派。张鲁可能认为刘备不足以成为天下之主,因此更倾向于投降曹操。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双方的信仰相似。在黄巾之乱时,曹操收编了众多黄巾军。这些黄巾军信仰与曹操一致,使得他能快速收编如此庞大的部队。而张鲁是道教张天师的后人,与曹操在信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这可能是他坚定投降曹操的原因之一。
张鲁不降刘备而投降曹操的原因涉及恩怨、虚伪、正统地位、势力对比以及信仰等多个方面。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信仰与观念也许正是那些英雄人物做出重大决策时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