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的一个建议引发明朝的灭亡,此人是谁?
一位御史的建议引发的帝国震荡——驿站制度的覆灭故事
引领历史巨轮的不是江河湖泊,而是那些勇于直言的御史们。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位名叫毛羽健的御史。他是湖北公安人,明朝天启二年的一位杰出人物。毛羽健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因弹劾无果而被罢官,一度回到老家。后来得以官复原职,再度回到北京担任御史。
这位御史大人曾因为家事繁重,而选择不带妻子赴京,独自一人赴任。然而不久便陷入了桃花劫,他在京城悄悄地纳了一妾。谁料远在湖北公安的毛妻突然现身京城家中,不仅怒打了毛御史一顿,还坚决要求他将小妾送回娘家。这件事过后,毛御史心中惊疑不定,为何消息传得如此之快?妻子进京的速度如此之迅猛?
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原来是妻子通过驿站制度取得了堪合文书才得以迅速进京。这让他深感驿站之害。在他的观察下,大明帝国的驿站制度暴露出诸多弊端:全国各地驿站过于稠密,驿卒严重超编;兵部只发堪合而不承担驿站经费;官员滥用驿站,浪费民力和物力。毛羽健果断提出裁减驿站的建议。
崇祯帝接到毛御史的奏折后深感其言有理。裁减驿站事关重大,涉及诸多方面,需慎重考虑。崇祯帝暂时未予推行。面对犹豫不决的崇祯帝,毛御史请来了好友刘懋一同上疏支持裁减驿站。刘懋的奏折抓住了崇祯帝最为关心的问题——省钱。他强调裁减驿站可以节省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可以用于军饷,对战局大有裨益。
崇祯帝听到可以节省大量白银,立即被这一诱人的前景所吸引,最终采纳了毛羽健和刘懋的建议,开始着手裁减驿站。这一决策虽然解决了眼前的财政困难,却也为大明帝国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毛羽健的这次建议引发的不仅仅是驿站制度的覆灭,更是对明朝政治生态的一次深刻触动。他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和人性的复杂。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毛羽健这样的御史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帝国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