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纳兰性德

世界奇闻 2025-04-10 02:07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一首饱含深情的历史之韵:纳兰性德的《出关宣武》赏析

一、创作背景探源

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纳兰性德随康熙帝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程——东巡盛京(今沈阳)。当时,清廷刚刚平息了三藩之乱,康熙皇帝为了宣示武力,率领近万人队伍出关。纳兰性德身为御前侍卫,不仅身负重任,也身历苦寒。在塞外的风雪中,他触景生情,将对故园的深深眷念融入这首词中。

二、深情内容解读

上片展现的是行军之景,通过“山一程,水一程”的反复手法,强调了征途的遥远与艰辛。而“身向榆关那畔行”更是点明了行军的方向,暗含了离乡渐远的无奈。夜晚,“夜深千帐灯”的宏阔景象展现了宿营的壮观,灯火与暗夜形成鲜明对照,烘托出集体行动中的个体孤寂。

下片则展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通过“风一更,雪一更”的时间叠加,强化了塞外风雪的肆虐感,暗示了长夜难眠的煎熬。而“聒碎乡心梦不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风雪嘈杂搅乱思乡梦境的焦躁。末句“故园无此声”以故乡的宁静反衬塞外的苦寒,更是饱含了对温暖家园的深切怀念。

三、艺术特色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用“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等朴素的语言勾勒场景,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千帐灯火与个体孤寂、塞外风雪与故园宁静形成鲜明对照,情感张力得以深化。结构上,上片与下片的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铺陈,使羁旅主题的立体感更强。

四、后世评价与影响

清代学者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认为此词将宏阔的场景与细腻的抒情完美结合,是“即小见大”的佳作。当代学者亦强调其语言淳朴却意味深长,在边塞词中独树一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纳兰性德的高超艺术才华,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