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转世的活佛遭乾隆分尸挫骨
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一场盛大的朝圣活动在承德避暑山庄上演。六世亲率两三千人的祝寿团前来为乾隆庆祝七十大寿,这不仅是历史上首次进入内地朝见皇帝,也是自五世进京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盛事。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我们深入解读,更能揭示背后的历史真相。
六世的到访可谓是主动请缨为乾隆祝寿,这无疑给了乾隆极大的面子。乾隆皇帝对此极为重视,不仅准备了丰厚的赏赐以彰显天朝的国力,还特意修建了一座黄教寺庙以纪念此次盛会。更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为了表示诚意,甚至学习了藏语,与的见面更是用藏语打招呼,这无疑是对极大的尊重和礼遇。
此次朝圣活动不仅是一次宾主尽欢的统战活动,更是一次政治影响力的加强。乾隆借此机会进一步强化了清朝在西藏的政治地位,甚至个人作为宗教保护者的身份也得到了巩固。而则借此扩大了黄教在内地及蒙古的影响,与中央统治者的私人政治联系也得以建立。
就在双方尽情畅想之际,突然因病在北京圆寂,这无疑给此次朝圣活动带来了悲伤的尾声。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哀悼,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赏赐。但的突然离世,使得西藏与大清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离世后,留下了乾隆赏赐和满蒙王公大臣的馈赠。这笔巨额遗产的处理引发了家族内部的纷争。的哥哥仲巴活佛主持了遗产的处理,而的弟弟沙玛尔巴活佛对此极为不满。沙玛尔巴是噶玛噶举派的“红帽系活佛”,与哥哥所属的格鲁派不同教派,因此在这场遗产纷争中显得尤为突出。沙玛尔巴不满认为为何同为活佛的哥哥能够分得遗产而自己却不能得到应有的份额。这场纷争最终导致了家族内部的分裂和西藏局势的动荡。沙玛尔巴甚至选择了离开西藏前往邻国寻求政治避难。而作为一个对西藏有扩张野心的小国,自然抓住了这个机会向西藏发起进攻。在这场纷争中,沙玛尔巴不仅失去了家族的支持和地位,还间接导致了西藏局势的动荡和困境。最终他不仅没能分得遗产还不得不逃亡邻国避难可谓得不偿失啊!这一事件也为我们揭示了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纷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动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避免类似的纷争再次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于宗教和政治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于“藏奸”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存在多种说法。主流观点认为,“带路”是活佛的弟弟主动为之,目的是报复几年前遗产争夺失败的仇恨。也有观点认为,活佛的弟弟是被形势裹挟,才走上这条道路,如同陈公博加入汪伪一样的无奈。无论如何,活佛的弟弟都成为了这段历史的关键人物。
藏军面对的入侵,显然无法抵挡。西藏方面和驻藏大臣只得向北京求援。在乾隆皇帝调兵遣将之际,刚刚参与“带路”的活佛弟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间人调解了西藏和的谈判,最终达成和解,退兵。活佛弟弟的伟绩并未结束,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退兵后,一直催促赔款。但西藏方面或因真的无力支付,或是存心赖账,只交了首期款项后便无法继续。不再多言,于1791年出兵再次侵藏。
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当大军兵临札什伦布寺之时,活佛的哥哥已经携款逃跑,寺庙则被人大肆洗劫。闻讯震怒的乾隆皇帝,此次汲取了被大臣欺骗的教训,决定用战争解决问题,并派出了当时号称大清第一名将的福康安带领大军入藏。
战事激烈,王决定求和,将责任归咎于活佛弟弟的诱导。活佛弟弟在压力下服毒自杀。福康安虽一度打到了首都加德满都附近,但最终决定接受和谈。正式投降,除了一堆场面话之外,最有诚意的“贡品”是活佛弟弟的遗骨。
对于活佛弟弟,乾隆皇帝无疑是恨之入骨。有一种说法是,乾隆下令将活佛弟弟的尸骨分挂在各大寺院,以示惩戒。不仅如此,他还彻底封杀了活佛弟弟的“来世”,禁止红帽系活佛转世,传承了十世、共计四百多年的噶玛噶举红帽系从此断绝。
这场遗产风波和后续事件,对乾隆皇帝而言,除了陷入一场国际战争之外,也让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因此凑齐了“十全武功”,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治藏政策的重要设计者。在1793年,也就是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那一年,乾隆出台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的转世灵童,将“转世”的最终批准权掌握到了中央政权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说法:清朝帝王和西藏的关系如同施主与喇嘛的供养关系。然而当喇嘛获取了过多的供养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