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突厥可汗不能娶大唐公主?
突厥,是大唐帝国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对手,其反复无常的特性在数十年间一直困扰着大唐。开元四年(716年),突厥可汗默啜被杀,突厥政治局势发生动荡。右贤王阙特勤杀掉默啜之子后拥立兄长默棘连即位,是为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继位之际,突厥内部矛盾重重,分裂迹象已显。为了重振雄风,毗伽可汗开始积极行动,他招募笼络默啜旧部,并重用谋主暾欲谷。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突厥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雄风。开元八年(720年)的军事交锋中,尽管突厥凭借严寒气候击败唐军,取得了小胜,但毗伽可汗并未因此沾沾自喜。
他深知大唐帝国的强大,明白侥幸之胜不能持久。开元九年(721年),他果断派使者入唐,请求和解并请求与玄宗皇帝结儿女亲家。这种友好的姿态并非毫无动机,毗伽可汗还希望通过与大唐的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尽管毗伽可汗早已结婚,其皇后正是谋主暾欲谷之女,但他仍然坚持与大唐和亲,这不仅出于政治需要,也出于为突厥挽回面子的考虑。自李渊建唐以来,突厥可汗多次求娶大唐公主而未成,毗伽可汗希望成为第一位与大唐结亲的可汗。为此,他“连岁遣使献方物求婚”。
李隆基对突厥的诚意心存疑虑,认为突厥“素来口善心恶”,不值得信任。他对毗伽可汗的求婚请求心存抵触。他并未直接拒绝,而是以使者轻率、礼数不备为由委婉拒绝。他一方面厚待使者以示礼数,另一方面则积极备战以防不测。这种局面持续了数年。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计划封禅泰山时担忧突厥趁机入侵,而兵部郎中裴光庭则建议借此机会再次试探突厥的诚意。他提议派使者征召突厥重臣随同前往泰山封禅,如果毗伽可汗同意此举,则表明其确有诚意。李隆基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派袁振出使突厥。袁振到达突厥后见到了毗伽可汗及其他重要人物。在宴席上,毗伽可汗借着酒劲发泄了对未能与大唐结亲的不满情绪。他对比了吐蕃、奚族及契丹与大唐的联姻而自己却屡次被拒绝的经历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袁振则回应道既然突厥可汗已经认大唐皇帝为父那么按照礼法父子之间无需再行联姻之礼这一回应直接反驳了毗伽可汗的诉求但也体现了大唐的立场和态度。此后双方你来我往交流交锋不断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友好关系为后续的交往奠定了基础。突厥可汗毗伽曾向大唐求婚,希望迎娶大唐公主,然而这一愿望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毗伽在言谈中流露出对未能娶到大唐公主的耿耿于怀。他已经尽己所能,儿子也作为联姻的诚意被送到大唐,但仍然未能如愿。对此,他深感羞愧,甚至在众多藩国中也抬不起头来。他并未放弃,当得知李隆基要封禅泰山时,他派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向大唐表示祝贺并请求和亲。尽管初次尝试失败,但毗伽仍然坚持不懈地表示对大唐的恭敬和求婚的意愿。
李隆基对于毗伽的请求并未立即回应,但在时间的推移和突厥方面的持续努力下,他逐渐感受到了毗伽的诚意和忠心。吐蕃曾试图联合突厥攻打大唐,但毗伽却将吐蕃的密信送给李隆基,展现了他的忠诚。这种忠诚使得李隆基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
经过长时间的争取,开元二十二年春,李隆基终于答应和突厥和亲。毗伽为此欢呼雀跃,送来了名马四十匹以表诚意。关于哪位公主将嫁给毗伽,历史并未记载。按照大唐的惯例,公主通常在新年之初出嫁,这位幸运的公主应该会在明年春天出嫁。命运却对这个即将实现的愿望开了玩笑。同年十二月,毗伽被权臣梅禄啜下毒,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杀死了梅禄啜,但和亲之事也因此告吹。
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突厥可汗对大唐公主的执着追求和忠诚,也展现了唐朝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的复杂性和策略性。虽然最终的结局并不完美,但毗伽的可贵精神令人敬佩。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