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林黛玉算笔经济账庞大的家产都哪儿去了?

世界奇闻 2025-04-02 02:59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重述《红楼梦》中的黛玉与经济问题

在1987年版的《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鲜有人关注到黛玉背后的经济问题。宝玉虽为黛玉的知心人,但对于她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无所知。

林黛玉,这位多愁多病的美女,她的生活并非如诗中所描述的那么超脱尘世。实际上,《红楼梦》背后的经济背景正在走下坡路,若不了解其中的经济问题,我们很难对人物有深入的了解。

在众多角色中,王熙凤对林黛玉的评价颇为有趣。在第55回中,王熙凤对平儿谈及大观园中的众人,其中提到林黛玉:“林姑娘虽好,但身体娇弱;而且她是亲戚,家产的继承问题也是未知数。”尽管王熙凤的话语中透露出了对黛玉理财能力的肯定,但她的身体状况却让人堪忧。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王熙凤也隐约觉得林黛玉若是身体健康,必能在经济上大有作为。

而在第62回中,林黛玉与宝玉闲聊时便提到了贾府的经济问题。黛玉虽未直接参与管理,但她时常观察并计算贾府的收入与支出,发现出的多、进的少。这种观察与计算的能力非常了不起,因为王熙凤作为管家,虽有账簿,但林黛玉却无机会接触。

说到黛玉的经济问题,就不得不提她的家庭背景。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林如海是探花出身,家族曾袭过列侯。在《红楼梦》第2回中详细描述了林家的家世背景。林如海曾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探花的荣誉,后来升至兰台寺大夫,并担任巡盐御使。这两个职位的设立暗示了林家的经济状况非常可观。尤其是巡盐御使这个职位,虽然充满争议,但却是肥缺,暗示了林家的家产相当可观。

《红楼梦》中却给人一种林黛玉一贫如洗的感觉。为什么林家的家产如此之多,黛玉却似乎一无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通过曹雪芹的伏笔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测林家的家产在某种未知的原因下并未真正落入黛玉的手中。例如贾雨村因林如海的推荐而得以复职,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某种经济交易或利益交换。这也暗示了林如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他对官场的规则非常熟悉。可以想象他在担任巡盐御使期间所积累的财富是巨大的。但这一切都只是推测,真正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揭晓。

《红楼梦》中的黛玉与经济问题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通过深入了解林黛玉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同时这也展示了曹雪芹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情节设置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现象和人性的复杂面貌。每日晨起,我便有份独特秘方,那就是上等燕窝一两,与冰糖五钱熬制的粥品。在我看来,这可比那些药材更能滋养身心。可我又何尝不知,我这个身体每况愈下,时常要遭受病痛的折磨。多年来,请医求药,人参肉桂,家中已是闹得沸沸扬扬。如今我又提出熬燕窝粥,虽知老太太、太太和凤姐姐们或许不会有异议,但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恐怕会暗地里觉得我是个多事之人。

我并非他们的正经主子,我孤身一人,投靠于此,吃穿用度,一草一纸,与他们的姑娘无异。如此境遇,小人们难免会有诸多嫌言。至于黛玉姑娘的境况,更需细心体察。谁带她去处理丧事?谁又把她带回贾府?是贾琏,王熙凤的丈夫,而这对夫妇,实则掌管着荣国府的大权。

曹雪芹先生在描绘林如海的去世时,笔触细腻。林如海九月初三日巳时离世,而贾琏与黛玉从扬州回北京的时间也写得十分精确,乃是年底,前后不过四个月。这短短的三个月内,贾琏又有何行动呢?除了处理林如海几房小妾的事宜,还有一件更为重大的事情——清算接收林家的家产。

林如海聪明绝顶,他临去世前深知黛玉无人依靠,唯有她的外婆贾母是她唯一的依靠。林家庞大的财产对于一个仅十岁的孩子来说无疑难以管理,因此他只能委托贾府代为管理。实际上,这等于交给了贾母照料。曹雪芹在此埋下了多次伏笔。

当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时,她仅带了两个人——一位是自幼的奶妈王嬷嬷,但黛玉第二次进贾府时,王嬷嬷只字不提,或许已经离世。她身边只有一个雪雁,再没有从林家带回任何仆人。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黛玉与林家的所有联系似乎都被切断了。这一细节在第72回中有所流露。那时为了过中秋节,王熙凤和贾琏手头拮据,不得不偷取贾母的一些金银家什去典当,而此时宫里的太监又来打秋风,要求银子。贾琏发狠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他对凤姐说周太监来索要一千两,他稍微应对慢了些便感到不自在,担心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若此时能发笔大财就好了。那么黛玉庞大的家产究竟去了哪里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频道!欲知详情,请继续关注下一章节的解读。

上一篇:八尺大人揭开传说中的八尺大人故事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