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如何化危为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企业法律顾问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众多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群体,特别是那些服务于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外贸企业的法律专家,正面临着企业降薪、停薪甚至裁员等严峻现实,这直接导致了法律顾问经费的缩减和合同的终止。
这一形势的背后,是疫情对企业运营产生的深远影响。《法制日报》记者的调查揭示了一个现象: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但对法律顾问的需求并未完全消失。事实上,一些企业在经历疫情的挑战后,更加重视法律顾问的作用。他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销售、履约、应收款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都需要法律顾问的专业服务来防范和应对。
疫情也为企业法律顾问市场带来了变革的机遇。一些律师事务所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他们不仅通过减免费用来降低企业的成本,还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法律产品。例如,投融资服务专业团队的建立,就是为顾问单位提供更为深入和专业的法律服务。一些律师还通过“云培训”的方式,为企业的技术人员普及网络安全法律知识,提升他们对网络平台风险防控的法律意识。这些行动表明,企业法律顾问正在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尽管疫情防控的长期性给企业法律服务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许多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并未因此放弃。他们正在思考如何转危为机。他们注意到,疫情之下新增了一些特定行业的法律顾问需求,如电商、在线教育、医药等。未来的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可能会提供更多碎片化的服务产品,按需组合供给,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网上办公的普及也为律师提供了为更多企业提供便捷、有价值服务的可能性。
疫情虽然给企业法律顾问市场带来了挑战,但也催生了变革和机遇。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需要主动应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优质的法律服务,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也需要思变,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新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迎春眼中,民法典的出台无疑为转危之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民法典对企业民商法律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企业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在此背景下,法律顾问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即明确民法典对企业的影响,协助企业重整商业结构,并对合同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完善。
随着我们步入民法典时代,企业法律顾问的角色愈发重要。当前,我们急需推进律师的专业性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此为企业法律服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金迎春坚信,这种融合将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全面的法律服务。
在法治社会中,企业法律顾问的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刚性需求。对此,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的杨轶清教授表示赞同。他强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法律顾问需要具备创新、复合、预防等多元化的人才特质。这些顾问需要精通公司治理、财会业务、商业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决策核心和顶层设计中去。
杨轶清还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具备强大综合能力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还需要密切关注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为企业提供实时、有效的法律建议和服务。
民法典的出台为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法律顾问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法律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