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放学后被多人轮流扇耳光 警方介入调查
小欣的遭遇让人心痛。当她走出校门时,旁边紧跟着一名白衣女生。在校门口附近,她遇到了后来参与殴打自己的李某。随后,小欣被带至学校附近的一个偏僻小山坡上。那里站着她的隔壁班同学小静和小洁,以及早前辍学的朱某。除了小静之外,其他四人联手对小欣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殴打,期间原本陪伴她的两名同学也被叫走。
在殴打过程中,小欣不慎从现场摔下,摔落的高度达三四米,导致她的校服裤子被划破。小静将小欣扶起并拦下一辆出租车送她回家,同时警告她不能将此事告诉家人。
当晚,小欣的母亲张女士焦急地等待女儿回家,直到7点40分左右,女儿才出现在小区门口。小欣满脸伤痕、浑身泥土地向母亲哭诉自己的遭遇。经过医院检查,小欣的左耳鼓膜穿孔。
对于为何会被打,小欣回忆说,朱某曾询问她是否骂过小洁,而小洁则提到小欣曾用眼神“恨”过她。小欣坚称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但攻击并未因此停止。尽管她两度道歉,但依然无法平息这场无端的暴力。
目前,小洁和她的家长已经对小欣表示了歉意并做出了赔偿。朱某的父亲在垫付了6000元医药费后便失去了联系。据可靠消息,参与殴打小欣的朱某和李某均系社会无业人员,他们在殴打小欣后的第三天还参与了另一所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
教育和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营山县教育局安全股股长何波表示,他们将督促学校联系双方家长积极处理此事,并考虑到小欣的心理状况,将为她提供心理辅导,并征求她和家人的意见,为其安排其他学校就读。
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频发不断。据统计,2015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多达30余起,且多数发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其中以女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尤为突出。这些事件不仅令人痛心,也引发了人们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社会教育的深刻反思。
我们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不仅仅是孩子们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个体,我们也应该关注身边的孩子,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对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对于施暴者,我们也应该进行深刻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的和谐与安全。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面对欺负时的应对策略有着重要影响。家长采用消极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在遭受欺负时选择更为消极的方式应对,甚至不敢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对此,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表现出不卑不亢、坚强自信的态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理解孩子的感受,避免使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消极的教育方法。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平衡学业和其他方面的关注。
在德州第十中学教务处主任于忠林看来,被“忽略”的孩子更容易叛逆。家庭中的溺爱和不正确引导是主要原因,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在外面不能“受气”,父母会“顶”着。而校园里,管理不严、应试教育思想长期指导下的环境也容易造成校园暴力行为。学校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否则容易让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以暴力来展现自我。
对于学生家长王女士来说,孩子容易受外界的诱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好奇心强,缺乏独立评价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避免他们接触暴力游戏和暴力动画片等。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的关爱和沟通。
民警认为,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施暴者大多生长在缺乏家庭关爱的环境中,如家庭暴力环境、留守儿童等。除了孩子自身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家长、老师和派出所反映外,学校、社区和村委会等也应该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充满“美德”的环境,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社交发展,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校园内外的挑战,成长为健康、自信、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