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合同无保险 寒假工为何没人管?

世界奇闻 2025-03-23 03:24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应对即将到来的请假潮和辞工潮,寒假工成为了东莞制造业企业的一种重要选择。随着实体经济的波动,企业寻找劳动力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是企业主动寻找人力资源中介“抢人”,而现在却变成了中介主动向企业推销寒假工。据多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透露,东莞的寒假工需求市场至少比去年下降了50%。这些寒假工主要来自贵州和云南两地的学校,以中职和大专生为主。

曾经,媒体频频曝光学生工、假期工的丑闻,包括职业院校的在校生甚至是一年级新生被送到广东、福建的制造业企业“实习”。这些所谓的“实习”,实则无差别上岗,缺乏真正的培养要求,仅仅是为了填补流水线的缺口。为了实施管理,学校甚至以学分和毕业证为要挟。当这些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学校会改口声称学生的“实习”是自愿的。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组织学生工、假期工的目的只有一个——赚钱。这其中,带队教师、学校和中介都成了学生工、假期工薪酬的盘剥者。据《羊城晚报》报道,仅中介介绍一名寒假工,每月就能获得数百至千元不等的好处费,这还不包括带队教师和学校从寒假工薪酬中抽取的部分。对于寒假工来说,他们在春节定岗上班后实际能拿到手的工资可想而知。

更令人关注的是,用工单位往往不会与学生工、假期工签署任何正规的用工合同,也不会购买相应的保险,这不仅对双方的正当权益造成损害,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学生工、假期工的“利益链条”虽然并不复杂,但在没有被“闹大”之前,无论是学生输出地还是工厂所在地,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对于这类违规用工的“包容”程度令人震惊。这也使得一些中介机构能够公开透露学生工、假期工的“倒手”奥秘。

监管部门默许企业大量使用学生工、假期工,主要是因为制造行业的不景气以及企业对于低成本劳动力的需求。这种短视的做法可能会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过早让职校在校生特别是新生到枯燥无味的制造一线定岗工作,并容忍中介和校方盘剥学生工资,只会加剧学生对制造业工作的厌恶。即使制造业如何升级转型,也很难重新吸引这些职校生。这种运作模式也可能导致职校和带队老师忽视课程培养质量,削弱毕业生适应新型制造业的能力。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学生工、假期工的利用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业遵守劳动法规,并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