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是怎么开始做官的

世界奇闻 2025-03-17 19:28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和殿试。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随后被皇帝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职位。这一时期的刘墉,仕途起步可谓是顺风顺水。

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十月,一场风云突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办理军务失宜而身陷囹圄,刘墉亦受到牵连,被朝廷惩治。经过一段时间后,父子二人得到了宽释,但刘墉的官职被降为翰林院编修。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刘墉迎来了仕途的转机。六月,他受命担任广西乡试正考官。仅仅四个月后,他又被提拔为安徽学政。在赴任前,乾隆皇帝特意召见他并赐诗,表达了对他的厚望。其中“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的诗句,寓意着对刘墉寄予的厚望。

到了安徽后,刘墉针对贡生、监生管理混乱的状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他上疏请求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他的这一做法,显示了他对政务的深刻理解和务实作风。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刘墉再次得到皇帝的赏识,被调任为江苏学政。赴任前,乾隆皇帝仍赠诗表达对他的期待。刘墉为政严肃认真,他按试扬州时严格把关,令那些企图作弊的人望而却步。他还上书皇帝,深刻分析了生监中滋事妄为的现象,并指出了府州县官的瞻顾和行政懈怠问题。他的看法切中时弊,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被称赞为“知政体”。

这就是刘墉步入仕途的历程。从顺风顺水的起点,到遭遇挫折,再到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他的仕途经历充满了曲折与坎坷。更多关于刘墉的故事,请关注奇技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篇:韩国人练健身操引起39层大楼摇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