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老百姓如何分辨不同的警报声?

世界奇闻 2025-03-17 13:24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成都,这座轻松休闲之城,在抗战时期却承载着一段坚韧的历史。那时,日军对成都及四川各地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而成都人民并未屈服于战火之下。相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安宁的渴望激发出极大的反抗精神和创造力。

警报声响起,是战争降临的预兆。四种警报声中,连续短声的警报预示着敌机已穿过龙泉山。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成都市民闻令而动,纷纷涌向城外躲避空袭。当时的成都,除古城墙上的警报器外,还有挂警报灯笼的长杆。

那些年,成都市民如何分辨不同的警报声?他们根据警报器的哨音和城墙木杆上挂着的不同颜色的灯笼来判断。预行警报时,城墙灯杆上挂起黄色灯笼;空袭警报则是呜——呜!呜!的一长两短声,城墙木杆上换成红色灯笼;紧急警报发出凄厉的连续短声,城墙木杆上换上黑色灯笼。这不仅仅是警告,更是对生死存亡的抉择。

当时的人们,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学校,都纷纷疏散到城外安全地带。年过六旬的作家郑光路回忆道:“日本飞机一来,耳朵都要竖起,心头都要悬起。”他们带着有限的行李,朝着河边、神庙等地方奔跑,寻找一丝丝的安宁。身上带着米的话,就支个瓦罐熬点稀饭,生不上火时只能吃生米、喝水。

轰炸结束后,“解除警报”一声数分钟长鸣,人们才从死亡边缘回过神来。这时,城墙木杆上挂起象征平安的绿色灯笼,交通警察也拿起绿色三角旗,上书“解除警报”四字。那一刻的安宁是多么的珍贵和不易。这就是抗战时期成都市民的生活写照。他们面对战争的无情摧残,却仍然坚韧不拔地生活着。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