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大学生偷外卖可以有罪不诉,但不
光明时评:大学生偷外卖,有罪不诉也不能洗白
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多次偷外卖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讨论。南京某小区连续发生外卖失窃事件,警方调查后发现,作案者竟是一名正在复习考研的大学生周某。据了解,周某名牌大学在读,家中为支持其学业,兄妹三人选择辍学。目前,周某已被依法刑拘。
复习考研的压力、名牌大学的身份、贫困的家庭背景,再加上偷外卖的悲惨现实,周某的境遇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同情。这并不能成为混淆是非、为其开脱的理由。大学生偷外卖行为,依然是明确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即应认定为“多次盗窃”。周某既遂的偷外卖行为已达十多次,符合多次盗窃的判定。
我们理解并肯定人们的同情心,它体现了社会的道德关怀和人文温度。但与此我们必须明确,法律与道德并行不悖。对于周某这样的个案,我们既要体现法律的宽宥,也要让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保护犯错者并不意味着纵容其继续犯错。法律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强制执行力来矫正不法行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事实上,社会中还有许多和周某一样贫困的大学生。他们如何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生活困难,如何避免走向违法的道路,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否足够到位,如何确保城市中的贫困人群在有尊严的前提下解决温饱问题,都是这起案件引发社会讨论背后更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问题。法律教育理应从小抓起,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不应是法盲。加强校园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这起案件背后更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于周某这样的个案,我们既要体现法律的宽宥,也要让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应当深入探讨如何完善社会救济制度,确保贫困大学生能够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生活困难,避免走向违法的道路。加强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