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军训rdquo;史始于周代 一战后曾经被取消

世界奇闻 2025-03-15 00:22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礼记》记载,孔子曾于矍相之圃施展射箭技艺,观者如墙。其实,射箭也是孔门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让我们回溯历史的源头,早在我国古代,军事教育便已萌芽。周朝的标准课程“六艺”中,射与御分别代表射箭与驾驶马车的技术,因为战车在春秋时仍是战场上的重要作战工具。孔子作为国民教育的先驱,他重视射御之术,与礼乐教化并重。

历史的进程总是曲折的。秦汉时期,学校军训逐渐走下坡路,儒家学术逐渐成为主流,军事教育内容逐渐被边缘化。到了隋朝,国家教育重点由学武转为修文,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文人学子忙于谋取功名,无暇学习军事,军训逐渐被忽视。

近代以降,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我国传统教育开始受到挑战。洋务运动中,军事与近代实业的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让人们意识到强兵尚武的重要性。于是,“军国民”思潮兴起,蔡锷等人倡导对国民进行军事训练。1902年,蒋百里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的实施应通过学校教育,训练学生的军事技能。清正式颁布学校军训的办法。

中华民国成立后,学校军训迅速展开。一战结束后,受国际思潮影响,一度不再强调军事训练。但随着南京国民的成立,特别是“济南惨案”发生后,军国民教育思潮再次兴起。当时所有大学、高中等学校的男生都要接受军事教育,训练项目包括军事学识和技能以及德性及生活习惯的培养。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得军训之路充满波折。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统一的军训中断了。直到文革结束后,军训才重新提上议程。1985年,浙江大学等学校开始了全国学生军训的试点,军训再次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一直延续至今。

军训不仅仅是一种体能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它代表着国家的尚武精神和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让我们珍视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安全付出努力的先辈们。更多关于“军训”的历程,请关注相关频道,一同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上一篇:五代十国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