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图》为什么会在古代胡人生活区广泛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中的文化瑰宝
随着阿斯塔纳古墓群的发掘,一幅《伏羲女娲图》成为了焦点。这幅神秘的图像,展现了东方创世女神的风采,同时也揭示了西域与汉文化之间的深厚联系。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是公元3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这里葬主多元,既有达官贵族,也有普通百姓,包括了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自1959年起,已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仅《伏羲女娲图》就有二十余幅。这些图像反映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展现了平等共处的和谐景象。
那么,《伏羲女娲图》为何会出现在西域呢?这要从伏羲的起源说起。伏羲是中原汉民族古老的神话人物,传说他生于甘肃天水,并率部族东下。而在高昌国,汉人的信仰逐渐扎根,成为当地居民的共同信仰。这些来自东方的汉人在异乡祈盼得到故乡神祗的庇佑,于是流传甚广的汉族图腾伏羲女娲便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这种图腾崇拜不仅体现了民族信仰,更是文化融合的例证。伏羲女娲的形象与寓意反映了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其体现,而汉民族的创世说也是其中之一。从已经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中的伏羲女娲形象来看,楚风韵味浓厚。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种信仰逐渐被中原乃至整个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阿斯塔纳古墓群的发掘为我们揭示了汉文化在西域的认同与融合。唐代国力影响远及吐鲁番地区,汉民族强大的民族信仰逐渐扎根于高昌国,并长期影响着其他族群。伏羲女娲在西域的广泛遗存正是各民族和平相处、文化融合的生动例证。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域与汉文化之间的联系,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伏羲女娲图》之所以会在古代胡人生活区广泛遗存,是因为汉文化在西域得到了认同与融合,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共同信仰。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与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份跨越时空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