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典故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世界奇闻 2025-03-09 20:15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围魏救赵的典故源自何处?又是由哪些主人公所演绎?这一策略的核心是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围魏救赵的典故。

事件发生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记载的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为了解除对中山的宿怨,派大将庞涓攻打中山。中山原本是魏国北邻的一个小国,后来被魏国收服,但随后被赵国趁魏国国丧之际强占。庞涓认为中山虽只是弹丸之地,却紧邻赵国,因此建议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能一举两得。魏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了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扑邯郸。

赵王陷入困境,只好向齐国求救,并承诺解围后以中山作为回报。齐威王应允,命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回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孙膑曾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极为熟悉。虽然庞涓曾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对他施以毒刑,断其双脚并在脸上刺字,但孙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齐使者的帮助,成功逃到了齐国。

围魏救赵的策略就是在此情境下诞生的。孙膑作为军师,提出了攻打魏国后方的策略。他们并没有直接救援赵国,而是选择了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一行动迫使庞涓放弃了围攻邯郸的计划,转而回救魏国。在桂陵之战中,齐国军队巧妙运用策略,最终成功解救了赵国并占领了魏国的部分领土。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围魏救赵这一战术的精髓,也展现了孙膑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围魏救赵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军事家们借鉴的经典案例,也是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一种智慧象征。这个典故不仅丰富了历史,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