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世界奇闻 2025-03-04 16:18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冬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气。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故古人为其赋予了多个美称,如“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冬至习俗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人们依旧保持着祭祖的传统。而在北方,冬至这天,饺子已成为节日的象征,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

说起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其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习俗与纪念“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他的一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展现了他的伟大情怀。

在东汉时期,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他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当他回到家乡时,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许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舍“娇耳”医治冻疮。

张仲景将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熬煮,然后将羊肉和药物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他煮熟后,分给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得到了治疗。

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仁爱之心,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就是现在的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流传至今。如今,在南阳等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不仅仅是对张仲景的怀念,也表达了饺子在冬至节气中的重要地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