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

奇闻趣事 2025-04-22 17:28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在晚清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倭仁面临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他坚决反对变革,特别是在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中,他作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倭仁,出身于蒙古正红旗的普通旗人家庭,成长于河南开封的古城之中。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25岁便考中进士。在京城翰林院任职期间,他广泛结交理学名家,其中不乏唐鉴等大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倭仁的仕途一帆风顺,不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更成为了同治帝的老师,成为同治年间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建初衷只是为培养翻译人才,以应对日益增多的涉外事务。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洋务派逐渐意识到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866年,奕䜣恭亲王上奏要求在同文馆中设立天文算学馆,这一提议立即引发了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其中以理学名家倭仁的反对最为激烈。

倭仁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他担忧如果连读书人都学习西方科技,中国人将完全被“西化”。他认为立国之道在于理义而非权谋,强调人心的力量胜于技艺。他希望以理义道德来对抗西方势力的渗透。倭仁实际上仍是以传统的眼光看待已经发生剧烈变化的大清王朝。他严守着儒家眼中的华夏与化外蛮夷的分野,却未能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挑战。

奕䜣与倭仁之间的论战激烈而持久。尽管倭仁后来称病请假,但顽固派仍继续阻挠,使得一些原本有意加入天文算学馆学习的低级官员不敢报名。而对于这一争论,朝廷也未有明确表态。这一争论也持续了数十年,反映了晚清朝野对于是否应该向西方学习的不同看法和立场。

倭仁的立场虽然反映了儒家文化的保守性,但在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变革需求的情况下,他的观点和做法却未能为清王朝带来有效的变革和图强。这一事件也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变革图强与守旧之间的艰难抉择。

上一篇:郭德纲骂姜昆的女儿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