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北京红通嫌疑人被捕(组图)

奇闻趣事 2025-04-03 12:05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本报快讯】在昨日举行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敬大力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聚焦于近期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情况,以及北京市检察院在国际追逃行动中的显著成果。

去年,两名被通缉的“红通令”人员成功归案,目前已被批捕。敬大力介绍,去年全市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涉案人数达到惊人的数字。其中,涉及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的案件占比高达32%,甚至包括三名省部级干部。在过去两年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有罪判决率一直保持在极高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大案”和“要案”。大案指的是贪污、受贿犯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挪用公款犯罪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案件,而要案则涉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在去年的反贪工作中,大案占据了绝对比例,高达97.4%,要案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同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

在国际追逃方面,北京市检察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4月,国家启动“天网”行动,公开通缉了一批重要逃犯,其中包括涉及北京地区的六名职务犯罪嫌疑人。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已成功抓捕两名“红通”人员。北京市检察院还通过专项行动成功追捕或劝返包括这两人在内的多名外逃人员。

探索与解读:司法之光照亮社会热点案件

报告详述了北京市检察院近期的司法行动,其中包括起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以及清理久押不决和超期羁押的行动。

一、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守护社会公正

北京市检察院依法起诉了故意、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共计1155人。其中,“工体撞人案”、“大屯飙车案”、“国学教师虐童案”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每一起案件都是对社会公正的挑战,也是司法公正的有力回应。

二、维护经济秩序,严惩危害经济犯罪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危害经济秩序的犯罪也逐渐浮现。北京市检察院围绕加快经济转型、疏解非首都功能,依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非法集资等危害经济秩序犯罪2413人。其中,“华融普银案”涉案金额高达55亿元,涉及投资人3000多人,充分显示了北京市检察院对于此类犯罪的坚决打击态度。

三、清理久押不决及超期羁押,保障人权

北京市检察院积极开展清理久押不决案件的专项行动,逐人逐案建立台账,清理超期羁押119件201人。对在押犯罪嫌疑人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和跟踪复查,就373名没有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其中,261人被取保候审,这充分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化和公正性。

以下是具体案件的解读:

在金复生驾驶车辆在工体地区撞击行人的案件中,他涉嫌故意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已经被法院判处死刑。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充分展示了北京市检察院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的坚决打击态度。

在“国学教师虐童案”中,被告人张淑潭对一名9岁女童进行殴打和虐待,被检方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正式逮捕。这一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思考。

华融普银投资基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5亿余元,涉及全国约3223名投资人。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充分展示了北京市检察院对于危害经济秩序犯罪的打击力度。

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法律赋予了办案机关在判决生效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这种措施,我们称之为审前羁押。在北京市检察院,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降低审前羁押率,深入贯彻无罪推定理念。近年来,审查逮捕环节的羁押率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北京市检察院还扩大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深化了人民监督员改革试点。作为首批试点院,市检察院率先出台了实施方案,将监督范围扩展至不起诉、撤案等11种情形。40件职务犯罪案件接受了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其中,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得到了95%的认同。

解读一下这项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将人民监督员列为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改革方案,人民监督员从检察机关选任改为由北京市司法局向社会选任。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涉及11种情形的监督内容。为确保监督效力,对于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还设立了专门的复议程序。2015年底,选任了新一轮的120名人民监督员。

除此之外,北京市检察机关还围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积极推进公益诉讼改革,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什么是公益诉讼呢?当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违法行为损害时,由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5年7月,北京等省市被选为试点地区,试点期限为两年。试点方案允许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

当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时,如果没有适格主体提起诉讼或者适格主体不提起诉讼,检察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一改革举措,无疑为北京市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检察机关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等领域出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导致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由于无直接利害关系,往往无法提起诉讼。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正。

在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前,检察机关需先履行督促程序。若经过诉前程序,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检察机关将果断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以市检四分院为例,作为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它通过整合内部机构,实现专业化、扁平化管理,一线办案力量得以大幅提升。

市检四分院成立之初,便对内部机构进行了大胆整合,将原有12个内设机构精简为9个,办案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职务犯罪侦查局由反贪局、反渎职侵权局、预防处合并而来,诉讼监督处则由控告申诉局和刑罚执行监督局等部门合并。这种整合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提高了办案效率和质量。

除了机构整合,市检四分院还深化了刑事速裁程序改革试点,以提高办案效率。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等十一类犯罪案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速裁程序从简从快审查和审判。这一举措不仅缩短了审前羁押时间和整体办案周期,还提高了诉讼效率。目前,全市检察机关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办理案件的比例已超过16%,通常在8日内完成审查起诉工作。

市检四分院作为跨区检察院,主要负责处理北京市内的跨区域案件以及知识产权和公益诉讼案件。通过机构整合和刑事速裁程序改革,市检四分院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办案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和作为,也展示了其在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方面的决心和实力。深化司法责任改革,筑牢法治基石

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始终致力于完善司法责任制。检察人员作为法律实施的主体,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办案组织的健全以及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都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对此,我们坚持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前置性工作,贯穿于各项改革的始终。

深化司法责任制的核心在于“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检察人员在行使其职责时,必须对其行为承担完全的司法责任。这意味着,每一位检察人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都需要对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检察权的依法公正行使,保障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在实际操作中,检察机关的办案流程需要经过三级审批。长期以来,内部办案组织和办案人员的权责不清,导致了司法责任制的落实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着手进行明确规定,使各级检察官的权力范围清晰明确。这一举措使得一线检察官真正成为有职有权、相对独立的办案主体,确保了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公正,我们研发了“检立方”大数据辅助决策平台。此平台实现了所有案件网上办理,所有司法行为全程留痕。这意味着,每一个案件、每一项数据都是真实准确、公开透明的。通过“检立方”,我们可以将全市三级院的案件信息、业务数据尽收眼底,实现对执法办案每一个环节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整合。更重要的是,它整合完善了监督制约作用,实现了执法行为的全员全流程监督和执法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控,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责任制的落实。

数据播报——北京某机构的年度司法数据解析

跃入眼帘的数字,是司法公正的见证。全年共批准逮捕12913人,这是对他们行为的明确回应;提起公诉的21878人,则昭示着法律的严肃与权威。有罪判决率高达99.97%,这充分显示了法律的威严和判决的准确性。在这样一个法律体系下,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这之中,有1654人因虽有犯罪行为但社会危险性不大,得以不批准逮捕。法律的公正不仅体现在严惩不贷,更体现在宽严相济。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并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的1173人,我们依法作出了不起诉决定。这是法律的柔情,也是司法的人性化体现。

作者杨琳为我们带来了这些真实而有力的数据,它们来自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它们汇聚成法律的洪流,守护着社会的公正与和谐。我们感谢每一位司法工作者,他们用公正和良知,织起了法治的屏障。在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体现出他们对法治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数字虽冰冷,但却承载着司法工作的热血与执着。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见证这数字的魔力,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上一篇:谁是清朝心理最变态的皇太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