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死后被灭族历史上平西王吴三桂如何身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永远无法被遗忘,那就是吴三桂。他是明末的杰出将领,也是清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历史深处,揭开吴三桂身死后被灭族的命运之谜。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已是风雨飘摇。公元1644年3月19日的凌晨,当农民军攻陷京城,崇祯皇帝绝望自杀时,吴三桂正率领关宁铁骑星夜奔驰,准备进京勤王。当他得知崇祯帝的死讯以及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消息后,他不得不调转马头,回防山海关。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吴三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时,李自成向吴三桂抛出了橄榄枝,甚至以四万两白银和吴襄的劝降信来争取他。吴三桂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抉择:是继续忠于已亡的大明,还是归顺新兴的大顺?在艰难的道德挣扎后,吴三桂选择了归顺李自成。历史似乎并不看好这个选择。
仅仅十几天的平静后,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得知父亲被关押、爱妾被霸占的吴三桂愤怒不已,率军杀回山海关。李自成派出的劝降使者也遭到了不幸的命运。这两个男人的愤怒导致了一场巅峰对决,他们为了个人的情感和恩怨放弃了理智,最终导致两人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
在这场战斗中,吴三桂失去了他的王牌——关宁铁骑和山海关。他被迫降清,成为了多尔衮的力量。在晚年,他被康熙灭门,子孙被诛杀殆尽。这一切的愤怒和冲动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如果我们对吴三桂的人生进行复盘,我们会发现他的悲剧在于他感情的冲动和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如果他选择成为多尔衮和李自成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或许他能在这场历史漩涡中保全自己。吴三桂的感情用事让他失去了这个最佳选择。因为爱妾被霸占,他关闭了与李自成的谈判大门,最终把自己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在这封急切的请兵信中,吴三桂以大明将领的尊严,向清朝发出请求——并非投降,而是请兵,希望能引清朝的军队来帮助他复仇,恢复明朝的河山。但现实的残酷让他失去了谈判的。多尔衮在回信中只字未提借兵之事,而是提出了招降的条件。
在吴三桂的光辉军事生涯中,他对清朝的投降书嗤之以鼻。那个野蛮的女真族,怎能与我辉煌的大明天朝上国相提并论?他吴三桂,身为大明帝国的忠臣孝子,又怎会接纳“投降”这个对他而言污浊不堪的字眼?
时事变迁,皇帝已逝,父亲被擒,忠臣与孝子的身份已无法保护他。面对4月21日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对山海关的全面攻击,孤军奋战的关宁铁骑损失惨重,山海关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吴三桂不得不放下身段,接受多尔衮的招降,成为女真族占领中原的一颗重要棋子。
4月22日,随着天边的曙光,多尔衮率领的清军终于进入了吴三桂父兄梦寐以求的山海关。从此,中原腹地如同一个放弃抵抗的女人,任由女真族宰割。多尔衮命令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作为先锋出城迎战李自成大军。无奈之际,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冲入了敌阵。
战斗结束后,跟随吴三桂多年的关宁将士几乎全部牺牲,他苦心经营的军队也几乎被消耗殆尽。他迈过了忠臣孝子的道德门槛,却未能保护自己的军队。此时的吴三桂孤身一人,无处可逃。在溃逃回京师的路途中,李自成残忍地杀害了吴襄。三天后,吴家三十余口人在北京被满门抄斩。
失去军队和家族的吴三桂一无所有。曾经掌控山海关的他,是个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当他挥剑砍下李自成使者头颅的那一刻,历史已经定局。吴三桂无法再做一个忠臣,也无法再做一个孝子。他的命运已经被这残酷的历史洪流裹挟,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