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围城尸横遍地 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奇闻趣事 2025-04-02 10:26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长春,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于1948年10月19日在十万大军的“久困长围”中实现了和平解放,史称“兵不血刃”。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和平解放,作为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的和平解放开创了和平解放大城市之先河。和平解放的背后,隐藏着血与火的洗礼。

郑洞国,这位四五年前被命运推至风口浪尖的人物,当时担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及吉林省主席,驻守长春孤城。面对与的对峙,他深感压力巨大,七个月的围城生活让他称之为“一生最为艰难和痛苦的一段时光”。在城破之际,他面临的不仅是战败的挫败感,更是对城内百姓命运的担忧。

长春被围困的日子里,粮食短缺成为最大的危机。粮价飞涨,市场混乱,甚至出现“人间地狱”的景象。郑洞国在日记中描述了这一惨状,高粱米价格飞涨,街头出现饿殍。他与团队尽力维持秩序,但面对极度饥饿威胁下的百姓,他不得不假装镇定。他发动地方“慈善机关”收容被抛弃的婴孩,但弃孩数量越来越多。他试图处决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但这类事件仍屡禁不止。为了缓解粮食危机,他甚至要中央银行长春分行发行本票,但局势已无法挽回。

面对如此惨状,郑洞国自知前途茫茫,内心痛苦无比。他眼中的太阳已失去光芒,真正体会到了日月无光的滋味。长春这座美丽的城市在他眼中变得满目疮痍,尸横遍地。他对长春的父老百姓充满了愧疚和痛苦。

随着1948年10月21日凌晨中央银行大楼外的一阵枪响,长春彻底解放。这一年的长春围城成为郑洞国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从此离开了东北,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后半生都在愧疚和痛苦中度过,每次回忆起长春围城都心惊肉跳。

长春的和平解放虽然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但这座坚韧不拔的城市最终迎来了新生。那些为了家乡和全中国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珍惜和平的今天,不忘历史的教训。自“文革”之后,郑建邦在东北师范大学的求学岁月里,虽多次受到邀请,邀请他的祖父回到东北,但他并未应允;吉林省的党政领导亦多次向他发出回长春探访的邀请,同样被他委婉谢绝。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关于长春围困期间百姓的死亡人数,这是一个难以精确统计的数字。郑洞国曾表示,在他奉命守卫长春时,当时城内的居民包括哨卡线内外的居民、军队、军官眷属、公教人员和警察,人数近70万。时任新七军参谋长的龙国钧回忆,当5月底失去机场时,全市居民仅余约15万人。到了10月长春解放时,全城市民仅剩下五六万人。除去那些成功逃离长春的人,尚传道认为约有12万长春市民在这场围困中丧生。

那5个月的围困期,长春的街头巷尾,树叶、树皮、草根……一切可食之物都被搜寻一空。这座城市的沉寂哀鸣,与饥饿憔悴的百姓的躯体一起,最终都回归了这片土地。

这就是长春围城那段尸横遍野、活生生的人间地狱的残酷现实。更多的历史细节和真实故事,都在这个频道里。请您继续关注,一起揭开历史的真相,铭记那些为和平付出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上一篇:ipad已停用链接itunes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