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
在古代,帝王与官员们的日常办公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上朝”。从春秋时代开始,大臣们的上朝时间被固定在早晨的五至七时,也就是卯时。这一传统在后续的朝代中得到了沿袭。
地方官员虽然不需要参加早朝,但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签到。他们需要参加的地方官府安排的主官点卯大约是在早上五点。在这个时间点,每位官员都必须到场,听从工作安排,即使是尊贵的皇帝也不例外,他们需要在此时赶到金殿面见大臣们。
大约七点多,日常的办公活动就会结束。不过对于那些不参加早朝和不参加点卯的官员们来说,他们的上班时间多在上午八点左右。一般,在九点前后,主官会来到办公室安排当天的紧急事务。期间,有些官员会中途离岗去吃饭,但他们都尽量不耽误正常的工作。
以明清朝廷为例,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的早朝是帝王将相必须参加的政治活动。每位皇帝和大臣们必须在午夜时分起床,穿越半个京城,赶往午门。凌晨三点,大臣们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他们就要排列好队伍等待进一步的指示。到了清朝,同样需要帝王将相们早起等候,而且起得更早,因为他们的住所距离紫禁城较远。
虽然明清两朝的早朝制度有所严格,但也有例外。比如,被皇帝特赐的官员可以骑着马或者坐在轿子进入紫禁城。这样的特权并不常见。
尽管有随从陪伴,但官员们上朝时仍需自己走很长的路。尤其是在冬天,天亮得晚,路远且视线不清,大臣们经常不小心扭伤脚。据《天咫偶闻》记载,明代紫禁城曾设有路灯照明,但在天启时代被太监魏忠贤下令废除。这一制度在清朝得到了沿用,导致百官上朝时常常在黑暗中行走。
后来,虽然有所改进,比如亲王和部堂长官有专人打灯引导进入某些门,但总体来说,古代官员上朝并不容易。他们需要提前很长时间起床准备,途中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就更加辛苦。
古代帝王将相的上班时间非常早,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和参与早朝。即使在现代人看来这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体现了古代官员对国家事务的敬业和忠诚以及对君主的尊重。朝会时间一般在辰时也就是上午七至九时结束除非皇帝有特别要求否则其他人员都可以下班。而那些不住在京城中心的官员则需要更早起床赶路这使得他们的日常工作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展现了他们对职责的坚守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