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的名字
龙生九子,形态各异,性格独特,各有其貌。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每一条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故事。关于龙生九子的故事和解释,网上流传甚多,多有讹传。为求真知,我们应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准。
龙生九子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和螭吻。
介绍这九子,首先要提的是老大囚牛,它平生爱好音乐,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琴头上便刻有它的形象。这个装饰至今沿用,贵重的胡琴头部仍会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接下来是老二睚眦,它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都有它的形象。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显得威严庄重,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用于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
老三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便是它的遗像。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老四蒲牢,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就是它的遗像。传说蒲牢居住在海边,虽然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但其“性好鸣”的特点被人类利用,把蒲牢铸为钟纽,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形状,使钟声悠扬远扬。
至于老五狻猊,形似狮子,喜好,又喜欢烟火,佛座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这种造型经过创造,具有了中国传统气派。
老六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大江大河中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它,它背着刻有其治水功绩的石碑不能随意行走。
老七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平生好讼,又有威力。狱门上部虎头装饰便是它的形象。它急公好义、仗义执言、明辨是非、秉公而断的特性使其成为官衙的标识。
老八负屃似龙形,平生好文。我国碑碣上的碑文闪烁着艺术光彩,负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来衬托这些传世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最后是老九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它口阔噪粗,平生好吞,《太平御览》中描述了其形象及作用。螭吻属水性,被用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这九子各具特色,为龙增添了不少色彩。他们的形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广泛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