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政务新媒体必须摒弃形式主义
摒弃形式主义,政务新媒体发展之路
作者:凌锋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务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它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时时在线、处处可及,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一系列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显示,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浙江长兴的微信公众号清理整顿工作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自4月19日起,长兴县220多个镇级、村级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停止运营,停运的政务公众号数量占全县微信公众号数量的80%。这一行动直指政务新媒体发展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政务新媒体绝不是仅仅用来宣传的工具。它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政务新媒体盲目追求形式,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应,却忽视了其服务群众的本质。有的功能定位不清晰,有的缺乏长远规划,有的疏于管理,信息发布不严谨。更有甚者,把政务新媒体当作基层政务智能化的技术道具,好看不好用,增加了基层负担、影响了正常工作。
追根溯源,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背离了发展政务新媒体的初衷,损害了公信力,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发展政务新媒体不能追求表面光鲜,更不能成为新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舞台。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
为此,各地各部门需严格落实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的有关工作。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网民监督,调动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务新媒体规范工作中;另一方面,不妨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自动化监管,提升日常监管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务新媒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成为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认识到,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只有摒弃形式主义,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政务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