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与溧阳市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在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发掘了一座独特的春秋时期土墩墓。在这座墓葬的第五层,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罐千年前的鸡蛋。尽管时隔两千五百多年,这些鸡蛋仍然保存得完好无损,仿佛时间未曾在其身上留下痕迹。
这座土墩墓是江南地区特有的葬俗,以圆心为基点,向外扩展,用以埋葬整个大家族。这种墓葬形式在江南地区已经发现了上万座。2007年,为了抢救性挖掘保护,南京博物院与溧阳市博物馆的联合考古队对位于上兴镇经济开发区的文物点进行了勘探。他们发现,这里共有十二个文物点,其中十一个是土墩墓。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子午墩的墓葬。这座高达七米多的圆形大土墩内藏有三十八个墓葬,从上到下分为六层。在第五层的十一号墓葬中,专家们清理出了一罐神秘的鸡蛋。陶罐里约有二十多只鸡蛋,蛋壳呈微青色。这些鸡蛋刚被发现时,依然保持着完好的状态。
这是从江南土墩墓中发现的第五罐鸡蛋,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罐。它的出土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据了解,之前也在句容、金坛等地的春秋土墩墓群中出土过含有禽蛋的陶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次发现的鸡蛋为考古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有助于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考古队发现鸡蛋后,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以避免脆弱的文物开裂风化。一只鸡蛋不幸破损后,整个陶罐被封装保护起来。考古专家们将把这罐鸡蛋带到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鉴定和化验,他们有望确定这些鸡蛋的确切年代。
关于鸡蛋为何能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仍完好无损,考古专家初步推测,可能是因为陶罐的盖子和封泥以及墓穴的封闭环境对鸡蛋起到了保护作用。从出土的文物数量来看,专家们推断这座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家族中的显赫人物。族人们为他准备了全套的存贮器、炊器和盛食器陪葬,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此次发现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的葬俗习俗和生活状态,还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历史的信息。这罐千年前的鸡蛋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它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