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公之礼】令人脸红心跳的“周

奇闻趣事 2025-03-22 15:36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周公之礼】介绍:古老的婚俗传统与民间传说

在汉语中,“周公之礼”被通俗地用来指夫妻之间的亲密行为,带着些许戏谑的意味。那么,这个令人脸红心跳的“周公之礼”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一古老婚俗传统的起源与流传。

相传,西周初年,世风开放,婚俗混乱。为了整饬民风,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开始制礼教民。他非常重视婚礼,并制定了“婚义七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敦伦”一节,即敦睦夫妇之伦,在实施时遇到了难题。周公的妻子拒绝了演试这一环节。这时,周公受到儿子伯禽摆弄的葫芦瓢的启发,用一对原配的葫芦瓢作为教具,讲解夫妻之间的和谐与合一。

次日,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到学校,讲解“婚义七礼”。说到“敦伦”时,他拿出葫芦瓢作为喻体,展示男女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夫妇之伦的和谐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这一仪式中,男俯女仰,象征着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从此,新婚夫妇均依据“七礼”行事。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后,周公制定的婚仪逐渐废弛。孔子重修礼典时,认为时过境迁,可以省去“敦伦”一节,“六礼”由此产生。但民间仍然照旧把葫芦瓢置于婚仪中。结合初民婚配的发展史实来考察,这类民间传说似乎不无道理。考古发现中,如半坡和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中,都有模拟葫芦整体和纵剖面的陶制器物,这些被认为是人类原始的交媾符号。

在漫长的风俗实践中,葫芦扮演了男女结合象征物的角色。新婚之夜,婆婆会向媳妇赠送葫芦形状的“礼馔”,上面既有莲花一朵暗示女性,又有突起物一个表示男性。姑娘出嫁时,要佩戴绣有葫芦的织物。一些地区流行在洞房梁上悬挂木勺的习俗,也可看作是葫芦瓢的演变。

后人常称夫妇同房为“周公之礼”,这个称呼虽然带有戏谑意味,但也能看出古人对夫妻关系的性质的看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只是民间传说,没有正史记载。

免责声明:奇技网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周公之礼】的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