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发现不明硫物质或源于一次史前天体大冲
英国杜伦大学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地球的内核中蕴藏着大量的硫物质。这些硫物质的总量,竟然相当于月球质量的十分之一。这项发现的主要研究者,杜伦大学的保罗·萨维奇博士认为,这些硫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早期遭遇的一次天外撞击。
数千年来,地核一直被视作神秘的领域,充满了未知与猜想。地球早期的液态硫化物,从地幔中分离出来,悄然进入了地球的内核。科学家们一直对此充满好奇,如今,终于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科学家们初步推测,这些硫物质主要来源于撞击地球的天体。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地球化学快报》上。地球内核的深度达到了惊人的2900公里,显然无法直接探测。但国际研究小组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独到的视角,设计出了一种间接地球化学调查方法,能够对这些硫物质进行分析。
过去,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球内核主要由一些液态的金属物质构成,其中铁和镍并不是主要成分。这次的研究发现,地核中硫、硅、氧和碳等元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数十亿年前的一次天外撞击改变了这一切。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猛烈撞击地球,部分物质进入了地球的内核,剩余的物质则在地球周围聚集,最终形成了月球。
这次撞击不仅改变了地球内核的成分,还摧毁了原始的地幔。外星物质进入了地球内核的环境中,在地幔层中形成了一个含硫物质的聚集区。这个聚集区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结构层上。科学家们通过同位素比对发现,一些陨石与地球的原始成分相同。这证明了早期地核的地幔成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地幔和地壳中的铜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幔和地核。
据计算,地球内核的硫物质储量高达惊人的8.5×10的十八次方吨。这是首次有地球化学证据来研究地球内核的物质成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地球的内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硫元素。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内核成分,还形成了月球。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这颗蓝色星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