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最好做的生意不是茶叶丝绸或瓷器

奇闻趣事 2025-03-15 21:39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大清国最赚钱的生意,你可能想不到——不是茶叶、丝绸或瓷器,而是游走于法律边缘的高利贷。让我们回溯历史,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在1803年,东印度公司把海外的资金引进中国放贷,年利率高达12%-20%,甚至有些高达40%。更令人震惊的是,短期借贷的月利率竟达到5%,换算成年利率就是惊人的60%。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清朝时期,金融市场尚未成熟,融资难且成本高,这让高利贷有了生存的土壤。跨国高利贷成为了中英两国之间最具生命力的生意。广州商人的外债规模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高达惊人的数字。这些资金大多来自他们在中国销售货物后的款项,滞留在中国以获取高额利息。这种生意甚至一度成为一些外商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些高额利润背后的贷款人主要是那些拥有清廷进出口许可证的商人,他们在资金上遇到困难时不得不求助于外国贷款。由于信用体系的缺失,他们往往需要现款结算甚至预付款项,这使得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那么为什么大清国的商人对资金如此渴望呢?除了金融市场不成熟和社会借贷的高成本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商人为获取垄断外贸的特殊许可证不得不向有关部门支付巨额费用。无论是朝廷官方还是各级官吏私人,都将他们视为提款机。为了满足对西洋奢侈品的巨大需求,这些商人不得不自掏腰包购买作为贡品上贡。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资金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利贷成为了一种看似解决困境的手段。然而它带来的压力迫使中国商人越来越深地卷入中以求获取更快速的暴利。在和高利贷的双重压力下,中英两国的贸易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大清国无数的白银开始外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生意逐渐暴露出更大的问题。高利贷不仅带来了经济压力还带来了社会道德的考验。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生意却成为了某些人的救命稻草。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金融市场的不成熟、信用体系的缺失以及权力腐败等。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更多关于大清国经商的历史真相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的奥秘。

上一篇:四氧化三铁什么颜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