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立陶宛在上对中国展现出强硬态度后,又在冬奥话题上打出一张独特的牌。尽管立陶宛奥委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抵制北京冬奥会,但其体育部长公开表态不会出席,这引发了各方关注。据立陶宛新闻门户网站“15分钟”报道,立陶宛将有大约十几名运动员参加冬奥会,但代表似乎不会出席。立陶宛教育科学和体育部长舒格日迪尼聂公开发言称:“我不会去(冬奥会),据我所知,其他成员也没有这样的计划。”这一消息来源目前尚未得到其他权威媒体的证实。
尽管立陶宛近期炒作抵制北京冬奥的声音不断,但实际上,这个国家在行动上似乎并未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立陶宛政客公开呼吁抵制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周,立陶宛执政联盟的议员们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该国政治领袖、体育机构和运动员不要前往中国,宣称不应由侵犯人权的国家主办著名体育赛事。尽管公开信引起了一定反响,但立陶宛奥委会坚定地支持参与奥运会。他们强调奥运会是全球盛事,应该保持纯粹的体育精神,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与此其他国家也对抵制冬奥表达出了不同的态度。澳大利亚正在考虑不派遣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而荷兰议会也曾就是否派代表出席进行过投票。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并反对任何形式的抵制行为。在国际社会中,大多数国家都支持国际奥委会的政治中立原则,认为体育应该超越政治分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国际体育界已达成共识,抵制行为只会损害各国运动员的利益和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将体育运动政治化的行为,并认为这种行径同所有冬奥运动员和冬季运动爱好者的热切期待相违背。个别人的抵制企图注定不会得逞。中方始终支持纯粹的体育精神,相信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各国运动员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舞台,也是国际社会增进团结、加深友谊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