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深化“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
在成都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园区内企业数量的激增,知识产权案件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15年的千余件跃升至2018年的约四千件,凸显了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升。
面对这一挑战,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钟晞鲲引领团队积极应对,对传统的案件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不再采用随机分配案件的方式,而是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匹配相应资历的法官,同时设立法官助理负责处理事务性工作,让法官能够更加专注于案件本身。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也是对法庭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
四川未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琴律师以她代理的某花露水品牌商标侵权案为例,对“快审机制”表示高度认同。她指出,过去同类同量的案件审结需要长达一两年时间,而现在通过集中审理,这一时间缩短至三个月左右。这不仅减轻了律师的负担,避免了反复提交材料和出庭的麻烦,也为权利人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
知识产权案件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快速审结能够提前终止侵权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钟晞鲲副庭长透露,“快审机制”已经在成都市所有知识产权法庭全面推行,并开始在四川省其他城市的知识产权法庭中探索推广。目前已有约6家法院的知识产权法庭前来成都“取经”,未来他们将继续扩大该机制的适用范围,全面缩短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周期。
这一变革不仅加强了四川尤其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升了创新主体的维权质效,也为知识产权司法案件提供了简便化操作的经验,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快速处理探索了方向。这一机制的推广,无疑将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