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介绍
奇闻趣事 2025-03-05 23:49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的智勇之举
谁是退避三舍的主人公?让我们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晋献公受谗言所惑,不仅杀了太子申生,还下令追捕申生的弟弟重耳。闻讯后,重耳逃出了晋国,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涯。
历经千辛万苦,重耳终于来到楚国。楚成王慧眼识珠,以国宾之礼相待,视他如上宾。一日,楚王设宴款待重耳,两人把酒言欢,气氛融洽。楚王趁机问重耳,若他日回国为君,将如何报答自己。重耳略作思索,表示美女、珍宝、丝绸等物,大王您应有尽有;而晋国的珍禽羽毛、象牙兽皮等更是无法与楚地的丰富资源相比。但若真的得蒙您的福泽能回国执政,他愿与楚国友好往来。若晋楚之间发生战事,晋军将主动退避三舍,以示诚意。
四年后,重耳如约回到晋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在他的治理下,晋国日益强盛。公元前633年,晋楚之间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信守承诺,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误以为对方惧怕,遂发起追击。晋军利用楚军的轻敌心态,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便是源自此故事,原意为主动退让九十里,现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舍,是古代的计程单位,当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城濮之战不仅展现了晋文公的智勇双全,也让我们领略了“退避三舍”这一策略的深谋远虑。
上一篇:甄嬛传为什么下架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