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之后 唐朝为什么还坚持了150年之久
唐朝,一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时代。广袤的疆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历史的星空之中。
全盛时期的唐朝,其疆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600万平方公里。西北边境直达咸海,与今日的伊朗接壤,被称为陇右道;北边延伸至贝加尔湖,涉及俄罗斯的赤塔地区,被称为关内道;南边则囊括了全部越南,称之为岭南道;东北更是一直延伸到俄罗斯的朱格朱尔山脉,被称作河北道。
历史总是充满了波折。就在唐朝的辉煌背后,安史之乱如同一道阴影悄然降临。公元755年12月,节度使安禄山以“忧国之危”为借口,率领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正式爆发。这场内战使得唐朝的辉煌瞬间黯淡下来。唐玄宗无奈带着贵妃逃往蜀中避难。直到公元763年,唐朝才最终平定叛军。
虽然安史之乱被扑灭,但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唐朝所积累的财富被消耗殆尽,元气大伤。令人意外的是,唐朝并没有因此迅速灭亡,而是坚持了下来。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要归功于那些繁多的藩镇。唐朝中后期的藩镇数量多达40多个,虽然这对中央统治不利,但这些藩镇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牵制,谁也不愿看到对方一家独大。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竟然成为了延长唐朝国运的一大助力。
南方的统治基础坚实稳固也是唐朝得以坚持的重要原因。相比北方的战乱不断,南方的农业发达,且南方的藩镇对中央的归属感较强。这为唐朝提供了稳定的后方和源源不断的兵源、物资。
正是以上这两个原因,使得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仍能顽强坚持150年。唐朝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只要内部稳定、民心凝聚,就有可能走出困境,迎来新的辉煌。
今天,我们回顾唐朝的历史,不仅是为了怀念那个辉煌的时代,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困境,我们也要像唐朝一样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