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是什么意思
成语探微:曲高和寡
在博大精深的语言海洋中,有一个成语如同古老的琴曲般引人入胜,它就是“曲高和寡”。它像一曲优美的旋律,穿越时空,向我们诉说着关于艺术与理解的深沉故事。
一、成语定义
“曲高和寡”这四个字,如同一首古典乐章的标题,引人遐想。它的含义是,乐曲的格调高深,能与之相应和的人就少。在古老的语境中,它指的是知音难觅。而在今天,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比喻言行、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难以被大众理解或接受。
二、溯源探流
这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源自战国楚人宋玉的《对楚王问》。文中描述了一个场景:当歌者唱起《阳春白雪》等高雅曲调时,应和的人寥寥无几;而唱起《下里巴人》等通俗曲调时,应和的人群则熙熙攘攘。于是,宋玉引出了那句千古流传的成语:“曲高和寡”。
三、词语细释
在这个成语中,“曲”指的是乐曲的旋律或曲调;“高”指的是艺术或思想的深远境界;“和”则是和谐地跟随、应和;“寡”则意味着稀少。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关于艺术与理解的深刻命题。
四、用法实例
在古代,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知音难寻,如同伯牙绝弦的典故。而在今天,“曲高和寡”更多地带有讽刺或惋惜的意味。当有人说某个人的理论或作品“曲高和寡”时,往往是形容其虽然富有,但却因为过于超前或脱离大众审美而难以获得共鸣。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曲高和寡”的近义词如“阳春白雪”,形容的是高雅的艺术;而反义词如“下里巴人”,则指的是通俗的文艺。
结语:
“曲高和寡”这个成语,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对艺术的赞美,也是对脱离现实的批评。在理解这个成语时,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地把握其背后的褒贬色彩。希望我们在欣赏那些“曲高”的艺术作品时,也能努力成为那些能够与之“和”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