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字人设计让唐玄宗罢免无能县令
某日,唐玄宗漫步于皇宫之中,因觉得烦闷便决定微服出宫透透气。当他与两名近侍在大街上闲逛时,已近正午。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儒生走向他,手中持有一幅字画。他试探着向唐玄宗推销自己的作品,然而唐玄宗初时并未被吸引。
那儒生见唐玄宗并未理会他,不禁感叹皇城中竟无人识其书艺。两名近侍听此,大为不悦,欲上前教训此人。唐玄宗却摆手制止了他们,他对这位儒生产生了兴趣,决定看看他的字究竟如何。
儒生展开手中的字画,唐玄宗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唐玄宗见过的书画精品无数,自己也擅长书法,眼前的这幅字却让他哭笑不得。字写得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正当唐玄宗想要发怒时,他决定逗一逗这位儒生。于是,他询问价格,儒生回答得颇为自信,甚至让唐玄宗感到震惊。当儒生再次被要求写一幅字时,结果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字不仅写得难看,还出现了错别字。
唐玄宗心中好笑,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他继续与儒生交谈,最终请他到宫中取钱。当一行人来到皇宫大门时,儒生才意识到自己的字画竟然会被带到皇上面前,吓得立刻下跪。唐玄宗却笑着表示要信守承诺。
在大殿上,唐玄宗坐下后询问儒生的身份。儒生自称是常乐县的县令,因被人盗了盘缠而不得已卖字谋生。唐玄宗对儒生的字深感不满,并质疑他的学识如何能够担任县令之职。儒生坦然面对质疑,表示愿意以证明所有县令的学识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被押入天牢。
在牢中度过两个月后,朱大志被带入皇宫的宣政殿前。此时的他被吓了一跳,因为这里已经聚集了众多官员和考生。原来,唐玄宗为了检测官员的学识水平而召集了所有近年选录的县令进行考试。在考试中,朱大志的字和文章表现出色。然而在其他考卷中,竟有四十多名县令连文章都不会写。这让唐玄宗大为愤怒并撤销了这些人的任命。朱大志的计谋终于被揭露出来。原来这一切都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识而精心策划的苦肉计。最终朱大志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和认可。这个故事展现了唐朝皇帝选拔人才之严格和对官员的无知之忧的表达也提醒了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朱大志向唐玄宗娓娓道来,他广识诸县县令,深知其中有些人胸无墨水,甚至在地方上肆虐横行。他多次想要上书皇上,陈述这些现象,但身为七品小官,奏折难以直达天听。一日,他在京城奔波之际,偶遇皇上微服出巡,朱大志慧眼识皇容,忆起昔日与众官员受皇召见之时,皇上虽未深记他朱大志,但他铭记皇上面貌于心。他深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随即计上心来。朱大志化身为卖字人,故意露出才疏学浅之态,字里行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又巧妙暗示自己的官职身份。他明白皇上若见到如此不堪的官吏,必定会有所触动。
唐玄宗听闻此言,微微颔首并含笑问道:“你此举让朕见识到天下竟有如此多的庸碌县令,你当时难道就不怕因此而招来杀身之祸吗?”朱大志坦然回答:“微臣深知皇上是明君,行事公正,令人口服心服。如今微臣只望皇上能赦免我欺君之罪。”唐玄宗听后大为开心,笑道:“朕就罚你升官两级吧!”
史料记载,唐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唐玄宗在宣政殿对县令进行了一场考试。结果有四十多名县令落第,被逐出大殿,并撤销了他们的任命。这次选人不当的事件导致两位负责选官的吏部侍郎被撤换。这就是那位卖字人精心设计的计谋,让唐玄宗罢免那些无能的县令。
更多的历史故事和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奇技网将为您持续呈现!让我们一同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