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毒株是什么
新冠病毒的新型变种Omicron(中文名奥密克戎,编号B.1.1.529)自2021年11月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它的发现之旅始于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那里的专家警告这种名为B.1.1.529的新冠病毒变种可能是可怕的“超级变种”。随着信息的进一步揭露,世卫组织于11月26日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
这个变异株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科学事实。伦敦大学学院的遗传学家指出,Omicron很可能比现有的变异毒株德尔塔更具躲避抗体的能力,并且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病毒学专家更是表示,Omicron的突变情况异常严重,甚至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变异毒株都要可怕。它的32处变异中,多处可能使病毒对现有疫苗产生更强的抗药性。
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安吉丽克·库切提供的消息为公众带来了一丝安慰。她表示,感染Omicron的症状目前仅为轻度疾病,包括肌肉酸疼、疲倦和轻微咳嗽。尽管如此,其传播速度和范围仍然令人震惊。从南非到欧洲,再到亚洲的以色列和荷兰等地,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这一新型变种的存在。以色列甚至开始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以阻止其扩散。
让我们回顾一下Omicron的发现过程。最初是在南非被发现并向世卫组织报告的。第一个感染该变异株的样本采集时间是11月9日。随着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这一变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指出,Omicron的刺突蛋白发生了大量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病毒更强的传播性和对现有疫苗的抗药性有关。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了全球首张Omicron毒株的图片,显示了其变异多样性和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但研究人员也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
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应对Omicron的传播。南非报告了数十例感染病例,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发现了这一变种的存在。比利时卫生大臣宣布了欧洲首例Omicron感染病例的发现。荷兰也报告了在从南非飞往荷兰的航班上发现了至少13例Omicron感染病例。博茨瓦纳卫生部也通报了该国已报告的4例该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这些病例的患者都已经完全接种过新冠疫苗。尽管如此,各国都在加强防疫措施以应对这一新型变种。严防Omicron扩散已成为全球防疫的新目标。科学界正在密切关注Omicron的演变和其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在全球疫情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之际,新冠病毒的新型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已在多个国家和区域被发现。以下是关于这一毒株感染情况的最新报道。
在比利时,本月11日,一名从埃及入境的感染者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后接受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确诊,令人欣慰的是,他此前并未感染过新冠病毒,也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他的病例提醒我们,疫情的防控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而在以色列,卫生部声明中透露,该国发现了首例来自非洲国家马拉维的奥密克戎毒株确诊病例。还有两名入境人员也疑似感染了这一新型变异株。
英国也不容乐观,于11月27日确认了2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当天,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新变异毒株。
在香港,特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证实,基因组测序显示,已有两例阳性病例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一例是从南非入境,另一例可能在酒店隔离期间发生交叉感染。
在美国,据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奥密克戎毒株可能已在美国出现,但尚未被发现。这再次提醒我们,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与此加拿大也发现了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病例。安大略省宣布,该省已发现两例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病例,这两名患者均居住在首都渥太华。
面对这一新型变异毒株,各国的应对措施也迅速展开。英国率先对南部非洲的多个国家实施旅行禁令。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也对南非及其邻国实施了入境限制。欧盟委员会建议所有成员国暂停往来南部非洲的航班。而加拿大则禁止来自南部非洲地区的7个国家的人员入境。
以色列的举措更为严格,为防范奥密克戎毒株入境和扩散,他们宣布关闭边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全球首个因这一毒株而封锁国境的国家。
北京科兴生物制药公司也对此高度关注,表示将尽快了解奥密克戎毒株对现有灭活疫苗的影响,如有需要,将快速推进新疫苗的研制及大规模生产工作。这一举措展示了中国在面对疫情挑战时的决心和能力。
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每一个病例的发现、每一项应对措施的出台,都是对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考验。让我们共同期待,全球各国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一挑战,早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