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三国五虎上将马超后裔 竟是亚美尼亚
马超(公元176年\~公元223年),字孟起,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是东汉卫尉马腾之子,也是汉末群雄及蜀汉开国名将之一。他的生涯丰富且辉煌,早在早年便指挥平阳之战,大破并州刺史高干和南匈奴呼厨泉的联军。后马腾入京,马超拜将封侯割据雍州,与曹操争夺关中失败后,退守凉州,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他一生为蜀汉的繁荣立下赫赫战功,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终年47岁,被追谥为威侯。
世人提及三国时期的英雄,马超的名字总是令人瞩目。他那面如冠玉、目如朗星的外貌,以及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身份,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公元211年,他起兵十万反对曹操,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而逃。尽管后来他的家族被诛杀,但他的传奇并未结束。
在遥远的亚美尼亚,一段关于马超后裔的故事被传颂着。一个自称姓马的亚美尼亚人在2005年年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得知记者的姓氏后,许多亚美尼亚朋友表示,他们中有一个特别的姓氏——马米科尼扬,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来的。
追溯历史,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名为马抗(也译马姆贡),据《亚美尼亚史》记载,他来自中国。《亚美尼亚史》是亚美尼亚史籍的开山之作,由莫夫谢斯霍烈纳齐所著。莫夫谢斯在亚美尼亚被誉为史学之父,他所记载的史实应该可信。据他记载,马抗因战乱从遥远的中国迁徙而来。当时的中国皇帝曾派特使到波斯追捕马抗,如果不交出他,就会引发战争。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不想得罪中国,于是让马抗投奔其属国亚美尼亚。随后马抗因战功被亚美尼亚国王收留并赐姓马米科尼扬。
关于马抗的身份,历史学家苏仲翔认为他可能是马超的后裔。据史书记载,马超家族与西边的各国关系良好,而且马超的部队作战方式与中西亚地区有密切联系。马超之子选择到中西亚避难是合乎逻辑的。据推测,马抗可能是一位名门之后,而不是一个在中国史书上不记载的普通家族的后人。至于他的具体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和挖掘。这个跨越千年的话题依然引人遐想并激发人们探寻历史的热情。在亚美尼亚首都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塑像——探寻马超后裔的英雄传奇
当脚步踏入亚美尼亚的首都,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位于埃里温市一广场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塑像。这座雕像不仅见证了亚美尼亚的历史,更揭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英雄传奇——马超的后裔,在异国他乡成为了亚美尼亚的民族英雄。
在公元五世纪,波斯当局为了加强统治,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玛达教,这一决策激起了全民的反抗。起义的烽火中,跃马挥剑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作为马抗的后代,挺身而出。他的英勇事迹不仅为亚美尼亚人带来了希望,更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纪念。瓦尔丹的名言“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至今仍被亚美尼亚人广为传颂。
瓦尔丹的英勇事迹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在后来的岁月中,马米科尼扬家族继续为亚美尼亚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当亚美尼亚在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侄儿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再次起义时,他们最终赢得了自治地位。这两位英雄的名字被永久地镌刻在亚美尼亚的历史中。
当记者来到亚美尼亚,虽然时间不长,却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和对马氏家族的敬仰。随着对历史的深入了解,记者发现原来这里的英雄与中国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当向苏里讲述完马超与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之间的血脉联系时,苏里激动地说:“原来我们的中国先祖也是驰骋沙场的勇士。”
如今,马米科尼扬家族在亚美尼亚人丁兴旺,遍布各行各业。在中亚的一些国家也有许多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人。为了加强家族间的联系,埃里温成立了马米科尼扬家族联谊会。作为新加入的会员,记者深感荣幸。当谈及与中国的渊源时,苏里兴奋地表示在中国的本家相当于亚美尼亚全国总人口!为了加深友谊,我们更是以兄弟相称。
在亚美尼亚的土地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英雄的传承,更感受到了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故事不仅是亚美尼亚的历史传奇,更是连接中国与亚美尼亚深厚友谊的纽带。每当向亚美尼亚的朋友介绍自己来自中国的马家时,都会骄傲地说:“我姓马,和贵国的马米科尼扬氏是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