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县官落马牵出百人-我张口下面没人敢说话
新华社北京电
从昔日的辉煌到今日的落马,四十余位县委书记的故事令人深思。这些曾经的领导者,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走向了腐化堕落的道路。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破坏了一方的政治生态。
从傅春荣到任增禄,再到边飞、刘家坤和王世益等人,这些县委书记的贪腐行为背后,隐藏着信仰缺失和生活堕落的问题。他们滥用权力,扭曲了地方政治生态,损害了群众利益,让人深感震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权力的滥用,更是对职业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背叛。
新的《中国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发布,对县委书记的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从政、干事、为民、做人的尺度,成为新形势下县委书记的重要考题。他们需要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这些落马的县委书记的行为警示我们,权力的失控背后,是对权力观、价值观的扭曲。他们忘记了权力的来源和目的,将权力视为私产,为所欲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专家指出,《中国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修订,有望确保地方党委既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不会在工作中大包大揽,甚至越俎代庖。这对于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县委书记正确行使权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不可忽视。有些监督在实际情况中难以实现。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对县委书记的有效监督。
这些落马的县委书记的教训是深刻的。他们曾经的错误行为,警示我们要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和公序良俗,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在新的形势下,县委书记需要树立公心,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推动地方的发展。制度建设和完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县委书记正确行使权力,维护公众的利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的角色愈发重要。“总”字寓意深远,折射出县级政权承担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河北涿鹿县委书记陈岗同志深有感触地表示,县委书记队伍不仅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更要立足区域实际,精准把握发展方向,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还需廉洁奉公,营造政通人和的政治环境,为百姓谋福祉。
在反腐败斗争持续高压态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已有的成果,成为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宁夏贺兰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朱建新同志认为,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可以通过完善巡视制度来约束县委书记的权力。通过常态化、自上而下的巡视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县级领导干部在落实反腐败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应加强对县级领导干部用权履责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级党委、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对县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两位同志的发言,充分展现了县委书记队伍的责任与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县委书记们将继续发挥“一线总指挥”的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