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社部研究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在最近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中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实:在统计的省份中,大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已引发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标志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中国社会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
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国家已在着手改革基础养老金制度。为了应对养老金缺口问题,国家在2015年集中出台了多项政策。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关于基础养老金改革的策划正在逐步推进。
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中,数据显示山东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最多,而新疆兵团相对较少。更令人关注的是,有21个省份的当期结余增长率为负。这意味着这些省份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更为严重。随着养老金制度的拐点到来,未来的改革方向也愈发明确。
现行的养老保险规定要求缴费年限满15年,但这一规定现在面临着诸多质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二局人士指出,这一最低缴费年限的规定对于社保的可持续性并不利。对此,人社部也曾研究过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的问题。对此,业内专家苏海南更是坚定地认为,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应该得到适当的延长。他解释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政策已经不太适用。当初制定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时,是因为那时社保制度刚刚开始建立,而现在人们的预期寿命已经延长,因此适当的延长缴费年限是必要的。
养老金的缴纳时间直接影响个人账户的累积。个人账户的保险费多少并不能对退休后的养老金产生明显的影响。人社部相关研究部门人士表示,当前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非常低,这使得个人账户的激励机制被弱化。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了一项政策,对长期缴费的退休人员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以提高其养老金待遇。这一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为目前已经有22个省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改革养老金制度已刻不容缓。除了延长缴费年限外,还需要提高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优化养老金的投资策略等。也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以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劳动者在退休后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这一改革不仅需要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重构制度魅力,激发养老保障活力
在当前社会,企业与个人为减少缴纳养老金而选择最低标准缴纳,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现行的养老金激励机制尚存不足,尚未实现真正的“多缴多得”。尽管缴费年限在个人账户上有所体现,但养老金差距并不显著,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不明显。这一现象引起了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关注。
近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发布,允许基本养老金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旨在提高养老金收益率。对此,郑秉文明确指出,这一改革并不会直接影响个人账户。过去11年中,统账结合的养老金上调机制已经模糊了账户与统筹的界限,每年普遍上调10%,无论投资收益如何变化,对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统筹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影响甚微。
郑秉文强调,虽然最低缴费年限是《社会保险法》所规定的15年,但提高缴费年限能增加遵缴率,提高制度的可持续性,并相应提升个人的养老金水平。仅仅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制度的激励性仍然不足,部分人仍可能选择减少缴费,只在达到最低门槛后停止缴纳。关键在于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让个人直观地看到多缴的好处,从而增强个人缴费的激励性。
他进一步解释道,银行存款之所以没有道德风险,正是因为其“多缴多得”的机制。在养老金缴费方面,也应该实现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职工与之间的博弈,真正激发企业与个人对养老金缴纳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如果无法实现“多缴多得”,那么可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各种规避缴纳的行为将层出不穷。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与活力,真正实现养老金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参保者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