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把美国总统奥巴马逼哭的全美步枪协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5日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美国枪支暴力犯罪的严峻形势,他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控枪举措。在演讲中,奥巴马强烈呼吁国会不要受到某些协会院外游说的影响而反对禁枪。说到动情处,总统甚至泪眼婆娑。这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协会能将总统逼到这种地步?
这个协会就是全美协会,被誉为“美国权力第四极”。那么,这个协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起源和变迁呢?
全美协会,简称NRA,拥有约400万注册会员,是美国最大的拥有者组织。该组织自称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民权维护组织。虽然这一说法遭到了总统奥巴马和其他控枪组织的嘲笑,但在其成立之初的1871年,这一说法确实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认同。
NRA的起源与南北战争密切相关。当时,美国北方的经济实力和兵力都远远超过南方,但在战争中却发现自己与南方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战后反思中,北军军官意识到南方的优势在于其技术。于是,一位名叫威廉·丘奇的北军老兵站出来呼吁全美人民学习玩枪。这一想法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的大力支持,并开启了美国总统成为该协会会员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NRA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在和平时期,鼓励全民玩枪的做法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提出反对NRA的发展。但转折发生在布尔战争期间,布尔人凭借精准的枪法将英国打得狼狈不堪,这让美国人重新燃起了对神的热爱。NRA借此机会重新振作起来,并借助与美国的关系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到了这个时候,NRA几乎成为一个为美国提供兵员的隐形军事组织。民众玩枪的热情也带来了治安问题。随着黑手党的兴起,美国的公共秩序变得混乱不堪。1933年,总统罗斯福甚至在迈阿密演讲时遭到刺杀。这促使美国在1937年出台了第一部控枪法案——联邦火器法。面对这一形势,NRA认识到必须改变策略,开始完善自己的院外游说集团,走上了靠走关系为自己续命的道路。
可以说,全美协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其在历史上的角色和影响力也经历了许多变化。从最初的民间准军事组织到如今的“关系户”,其变迁历程反映了美国社会和历史的变化。如今,随着控枪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美协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全美协会:总统也捏一把汗的力量
曾有人说,鼓励全民玩枪在二战前可能还有增强国家威慑力的意味,但战后,当核武成为大杀器,全美协会(NRA)的存在似乎变得微妙起来。尽管意义逐渐模糊,但这个组织却如日中天,成为谁都不敢轻易招惹的巨擘。
上世纪60年代,枪支的泛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忧虑。当1963年参议员杜德提出一项严控的法案时,NRA迅速动员其宣传力量,将杜德法案描绘成一场“共产主义的阴谋”。为了加强这一论调,NRA甚至投资制作了一部名为《红色黎明》的电影,影片中描绘了美国人民在苏联入侵时如何依靠枪支保卫祖国。强大的宣传攻势使得杜德的法案最终未能通过。
随着多位名人的不幸遭遇,美国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枪支管制的问题。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枪支管制法,但这并未让NRA屈服。他们不仅在次年通过国会废止了部分规定,还在其刊物《美国》上强硬表态。尽管NRA未曾真正“用枪埋葬反对者”,但在政治舞台上,他们的确有过埋葬反对者政治生命的实力,包括美国总统卡特。
卡特总统的禁枪主张坚决,但在NRA的强大影响力面前,他的努力在国会遭到了阻挡。卡特任期内推动的所有禁枪法案均未能通过。这也导致了他在任期结束后未能连任。有趣的是,现在的美国媒体常常将奥巴马与卡特相提并论,两者都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尽管有时与总统间的摩擦看似激烈,但NRA仍然习惯与总统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历史上,八位美国总统曾是该协会的会员。其中,里根总统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他任内通过的保护武器拥有者法案被批评为“美国枪支管制的一次严重倒退”。尽管里根自己曾遭遇枪击,他仍坚持其亲枪支的立场,那句广为人知的“不是枪,而是人”更是成为NRA的挡箭牌。
全美协会,这个力量强大的组织,确实展现了其超越普通协会的影响力。不仅废了总统的法案,更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美国的枪支管制走向。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纸面之上,更体现在每一位美国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