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顺治为何对死去的摄政王多尔衮痛
《奇技网深度解析:少年天子顺治为何对逝去的摄政王多尔衮痛下狠手》
自古以来,朝堂之上,皇权之争犹如血海翻涌。骨肉至亲,一旦涉足皇权争夺,往往变得势不两立。回首历史长河,多少兄弟、父子因皇位反目成仇。清朝入关的历史,亦不乏类似的剧情。
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以统军入关、定鼎中原之功,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摄政生涯。在这段期间,多尔衮位高权重,权势滔天。顺治元年十月,当顺治皇帝福临重行即位大典时,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其待遇凌驾于诸王之上。
在俸禄方面,多尔衮的待遇高于其他诸王,甚至比辅政大臣还要多一半。在冠服上,多尔衮所戴之冠与皇帝相差无几,只是东珠数量稍少一颗。其佩带的玉带、朝贺时所穿的八团龙服,都与皇帝极为接近。
多尔衮的府第更是堪比皇宫,房基高广,覆盖绿瓦,金黄瓦为边。顺治二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其地位更是显赫一时。一切大礼,如围猎、出师等,王公贵族都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更要列班跪送多尔衮。每当元旦、庆贺之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还需再朝贺多尔衮。
多尔衮的权势并未止步。顺治三年五月,他将皇帝的玺印收藏于自己的府中,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到了顺治四年以后,如果官员奏书中对多尔衮的称呼稍有疏忽,都会受到革职处分。而且多尔衮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到了顺治五年末,多尔衮更是进一步成为皇父摄政王。野史甚至传闻他与小皇帝的母亲大玉儿同居同止。此时的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政务不再谦恭请示皇帝意见,未奉旨却称诏下旨行事。而且用人唯亲,随意罢免和提升官员。更甚者是不让诸王、贝勒等入朝办事。多尔衮之威震天下!同年十一月多尔衮不幸去世年仅三十九岁消息传回京城举国悲痛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其灵柩痛哭失声追赠其称号并依皇帝规格办理葬礼于承德郊外营建避暑之城为其修建陵墓时多尔衮的风光可谓达到了顶峰然而随着自己权利的巩固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厌恶情绪却越来越重由于皇帝的暗示和多尔衮宠信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的揭发引出多尔衮生前的诸多罪过这场权力斗争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与泪水……这篇文章为你揭晓了顺治帝对多尔衮的痛恨背后的历史真相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让你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风云变幻。除了前文所描述的,多尔衮的行为还涉及诸多严重的罪行。他的摄政之权,如同皇帝一般,肆意挥霍国家财物,无视皇帝的命令,独揽大权,自视甚高,令诸王大臣日日候其王府,其行为已经越过了应有的界限。
在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他排斥异己,让胞弟多铎担任辅政叔王,背弃了他忠心辅佐幼帝的誓言。多尔衮自认为功高震主,将皇帝的继位之功归于己身,这种行为极度狂妄。
多尔衮将诸王大臣在沙场征战、杀敌剿寇的功勋全归于己,无视其他将领的贡献,独揽功勋,这种自我陶醉的行为令人愤慨。
多尔衮拉拢人心,将原属黄旗的附己之臣转入白旗,改变了原有的政治格局,他的这种行为充满了权谋与野心。
多尔衮口出狂言,声称“太宗之位,原系夺立”,这种狂妄的言论无疑是对皇权的挑衅,加剧了朝廷的矛盾。
最为严重的是,多尔衮对豪格施以残酷的打击,逼死豪格后夺取其妻子、牛录属人及财产,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政治斗争的范畴,显示出他冷酷无情的一面。
面对多尔衮的这些罪行,顺治皇帝愤怒至极,认为他谋逆属实,“神人共愤”。顺治皇帝不仅剥夺了他的母亲和妻子的封典,籍没了他的家产,还将他的女儿拨给多罗信郡王多尼为奴。更令人震惊的是,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被罚为奴后,又令其归宗仍为多铎之子。这一系列严厉的惩罚使得多尔衮家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多尔衮的生前荣光在身后烟消云散,只留下了一丘蓬蒿凄凉地。他的事迹令人不禁想起宋朝张昇的词句,“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多尔衮的传奇一生,对于他个人而言,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对于大清王朝而言,却是飞云过尽,谁与争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