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选拔男宠必须满足这些标准
在古代社会,男性拥有多重妻妾和嫔妃是常态,而女性则往往被限制在分享一个男人的命运。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其本质源于一个“权”字。男人在权力与欲望的支配下,享受着多重的感情与生理满足,而女性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往往只能以秘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情感与生理需求。
其中,招纳男宠成为了一些强势女性的选择。这些男宠,又称为面首,是古代贵妇人寻找的美男子,以供自己玩乐。历史上,有许多女强人秘密招纳男宠的故事,如西晋的贾南风、北魏的冯太后等。
当我们谈论武则天,这位登上权力巅峰的女性,她在招纳男宠方面的行为则有所不同。她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与她的家族基因、个人性格以及权力欲望紧密相连。
关于武则天的男宠,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他们都是相貌不凡的美男子。如薛怀义的高大威猛、张易之和白皙美须眉的张昌宗的容貌标致。这些男宠都具备强壮的体魄,能够满足武则天的生理需求。这些男宠的选择并非仅仅基于外貌和体魄,武则天在挑选男宠时必然也考虑了他们的才华与智慧。
那么,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的男子都能成为武则天的男宠呢?答案是否定的。以唐代文人宋之问为例,他虽然才貌双全,但最终并未得到武则天的青睐。这说明,除了外在条件,武则天在选择男宠时可能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忠诚度、性格等。
武则天的男宠是她掌握权力、满足欲望的工具。她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私欲的体现,更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低下、权力分配不均的一种反映。在探讨武则天的男宠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她的个人生活,更要深入思考背后的社会与文化因素。武则天,一代女皇,曾发出“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的诏令。宋之问为此蠢蠢欲动,献上诗作以表心迹。武则天在欣赏他的才情之余,因他患有口臭而委婉拒绝。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生理缺陷,更因为武则天虽为皇帝,虽贪恋美男,但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女性的矜持。她所寻找的,不仅是表面的美好,更是合适的人选,能够保持必要的影响和低调。
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武则天晚年虽欲望亢奋,但她的一生中,男宠不过四人。这四人各有来历,入宫时均未造成恶劣影响。除了满足身心欲望,这些男宠在政治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薛怀义,他假扮僧人,为武则天登基称帝、以周代唐做出舆论宣传。又如张昌宗,他被任命为修书使,实际上是在培养武则天的亲信队伍。
没有男宠的帮助,武则天未必能顺利登基;没有男宠的情爱,武则天未必能永葆青春。这一点,武则天心知肚明,因此对几个男宠器重有加。她初封薛怀义为梁国公,又让他享尽荣华。沈南璆病逝后,武则天大哭一场,并亲题诗一首以志纪念。晚年,武则天甚至将政事托付给男宠张易之兄弟,可见她对男宠的信赖和依赖。
因为男宠一事,武则天遭到了世人的非议。有人将她描绘成一个无耻的骚女人,甚至有人杜撰淫书丑化她。但平心而论,武则天的生理需求并不为过,且她一生中的男宠数量与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的佳丽数量相比,极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的招纳男宠行为发生在她寡居时期,属于正常交友范畴,不存在问题。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武则天失去权力支撑后,身心崩溃,不久便病逝。她与唐高宗合葬乾陵,留下无字碑石作为遗产。这块碑石高大雄浑、挺拔厚实,其半圆形的碑首和碑顶中间的凹陷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这正是武则天的独特之处,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不仅是政治功绩,还有她那鲜活生命中的动人之处。
武则天的选拔男宠标准既包含生理因素如容貌、身体健康等,也包含心理和政治因素如忠诚、影响力等。她的这一行为虽然饱受争议和非议,但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评价她的行为和历史地位。